特发性肺纤维化:致命的呼吸之痛
特发性肺纤维化:致命的呼吸之痛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肺部疾病,其5年生存率仅为20%,甚至低于许多类型癌症。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目前尚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呼吸之间,生命渐逝
“我只想像正常人一样呼吸。”这是一位IPF患者的简单愿望,却道出了这种疾病最残酷的现实。IPF的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患者会感到空气仿佛被逐渐抽离,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而痛苦。
除了呼吸困难,患者还会出现持续干咳、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杵状指(手指或脚趾末端增生、肥厚)和低氧血症,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
悄然蔓延的阴影
IPF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据统计,全球患病人数从2015年的140万增长到2022年的170万,预计2025年将达到180万。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患病人数从2015年的21.7万增长到2022年的26.4万,预计2025年将达到28.36万。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5岁。男性、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IPF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肺部损伤后的异常修复反应有关。
医学的不懈探索
面对IPF这一顽疾,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两种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这两种药物都能延缓肺功能下降,但无法阻止疾病进程,且副作用明显,仅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氧疗、机械通气、肺康复训练等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终末期患者,肺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可达50%-56%。
新的希望之光
2025年,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新型抗体疗法MTX-463即将进入II期临床试验。这种由Mediar Therapeutics研发的药物,旨在中和与纤维化相关的关键介导物质WISP1,已在I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积极探索其他潜在治疗方向,包括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虽然这些疗法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它们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活的温度
面对IPF这一严峻挑战,患者和家属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心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定期监测肺功能,遵医嘱用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吸烟者,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IPF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医学的进步从未停歇。从最初的无药可治,到如今的多种治疗选择,再到充满希望的新药研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治疗方案。在此,也呼吁大家关注肺部健康,重视呼吸系统的预警信号,共同守护生命的每一次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