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让风景定格在你的文字里:写景散文创作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让风景定格在你的文字里:写景散文创作指南

引用
知乎
8
来源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74195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8208512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760640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1445263955299972.html
5.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4004506
6.
https://www.cnprose.com/article-detail/W5K0z94B
7.
https://m.maigoo.com/goomai/132251.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22/05/35732602_780219624.shtml

风景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不仅能展现自然之美,还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然而,如何才能写出一篇生动传神的风景描写呢?本文将从观察方法、描写技巧、情感融入等多个维度,为你揭示风景描写的核心要领。

01

观察与构思:奠定描写的基础

多角度观察

观察是描写的基础。面对同一片风景,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常见的观察方法有:

  • 时间顺序: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自然景物在时间流转中展现出不同的韵味。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空间顺序:从远到近,由上至下,层层递进的描写能增强画面感。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描述:“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一点,一点,月亮缓缓的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

  • 移步换景:跟随游览路线展现不同视角下的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徐霞客游记》中对山水的描写,就是通过不断变换的视角,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多样面貌。

构思布局

构思是将观察所得转化为文字的关键环节。在构思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确定主题:明确你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赞美自然,还是借景抒情?
  • 选择线索:可以是情感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等。如杨朔的《荔枝蜜》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串联起多个看似无关的场景。
  • 创造意境: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雅、闲静的意境。
02

描写技巧:让文字活起来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让风景描写生动传神的重要工具。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 比喻:将景物比作其他事物,使描写更加形象。如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写道:“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 拟人:赋予景物以人的特征,使描写更加生动。如茅盾在《春香》中写道:“新生的绿草,笑迷迷地软瘫在地上,象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
  •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描写,突出景物特征。如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写道:“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雨味。”

色彩与光影的运用

色彩和光影是营造画面感的重要元素。在描写时,要注意:

  • 冷暖色调的搭配: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如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写道:“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 光影变化的描绘:通过光影的明暗变化,展现景物的动态美。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03

情感融入:让风景更有温度

风景描写不仅仅是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在写作时,要注意:

  • 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自然融入景物描写中,避免生硬的抒情。如张晓风在《午夜》中写道:“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正在涨潮,满园的林木都淹没在发亮的波澜里。”
  •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变化,暗示人物内心的波动。如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写道:“外面下着雨,已经下了许多天,点点滴滴,歪歪斜斜,像我的抄不完的草稿。”
  • 象征手法:用景物象征某种情感或理念。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04

实战演练:从观察到成文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看看如何将观察转化为文字:

假设我们要描写一片秋天的树林:

  1. 观察:首先仔细观察树林的特征。注意树叶的颜色变化(从绿到黄再到红)、落叶的形态、树木的排列方式、阳光透过树叶的光影效果等。

  2. 构思:确定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从清晨到傍晚展现树林的变化。主题定为“生命的轮回与永恒”。

  3. 描写

    • 清晨:薄雾笼罩,树叶上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如同珍珠散落。
    • 中午: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叶在微风中轻轻飘落,如同一封封写给大地的情书。
    • 傍晚:夕阳将树林染成金红色,落叶铺满小径,每一步都伴随着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4. 情感融入:通过描写落叶的飘落与堆积,暗示生命的轮回;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时间的流逝。

05

避免常见误区

  1. 避免空泛描写:不要只写“很美”、“很大”这类空泛的词语,要具体描绘景物的特征。
  2. 避免生硬拼接:景物描写要与整体文章主题相呼应,避免为了写景而写景。
  3. 避免过度修饰:过多的形容词会显得累赘,要简洁有力地传达景物特征。

风景描写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艺术。通过细致的观察、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写,你也能将眼前的美景化作笔下的诗篇。记住,最好的风景永远在你的心里,最动人的文字永远源于你的真实感受。拿起笔,用心去描绘你眼中的世界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