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村:惠州古村落的文化瑰宝
皇思扬村:惠州古村落的文化瑰宝
在广东惠州惠东县多祝镇,一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就是皇思扬村,一个被誉为岭南建筑瑰宝的古村落。它不仅见证了惠州的历史变迁,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研究岭南军事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独特的建筑布局与精美的装饰艺术
皇思扬村的建筑布局严谨而独特,充分体现了古代防御思想与生活智慧的完美结合。整个村落占地约20万平方米,四周以房屋为屏障,屋连屋、墙连墙,将萧、杨、许、郑四大姓氏的民居紧密相连。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防御外敌,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
村内的建筑群以二进或三进硬山式结构为主,祠堂则采用梁架殿堂式结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精美的装饰艺术。屋檐、门楹、窗棂上随处可见灰塑、石雕、木雕,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寓意吉祥如意。这些装饰工艺精湛,内容丰富,堪称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之精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武魁楼和翰林第。武魁楼又名“官厅”,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为七开三进深,四角设有两层碉楼,青麻石大包门。第一进为山门,原挂有“武魁楼”镏金匾额。第二进是主厅,用于办案议事,梁架结构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雕梁画栋,工艺精湛。第三进是后厅,用于接待官宦贵宾。
翰林第则是光绪十二年间萧敬开封武功将军的府宅。这座府邸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充分展现了当时皇思扬村的繁华与荣耀。
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优良的家风传承
皇思扬村不仅是一座建筑的集合,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据史料记载,村中先后走出20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二品至六品。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与村庄重视教育、崇尚廉洁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
村中的文魁楼见证了皇思扬人对知识的尊崇。据传,皇思扬村里曾有两名比较出名的举人进士,一名是武进士萧凤来,另一名是文举人杨秉智,“文魁楼”便是杨秉智的会客室。值得一提的是,大门牌匾的“文魁”两字中,“魁”字头上少了一撇,这种写法意在做人不可强出头,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让后人有进步的空间,体现了皇思扬人为人低调,谦卑谦逊的处世之道。
萧凤来和萧宪章是皇思扬村的两位杰出代表。萧凤来于乾隆四十九年考得武进士,官居一品,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屡立战功。萧宪章在咸丰年间为官,有御赐三令旗,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受赞誉。萧宪章“廉洁诚拒十担银”的故事,至今仍在村中流传,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
2023年,皇思扬村被定为惠州市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进一步彰显了其文化价值。村中保存完好的“介寿诒谋”石牌坊,见证了皇思扬人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这方牌坊是乾隆年间皇帝为表彰萧凤来父母教子有方而御赐的,至今仍矗立在村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皇思扬人。
保护与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皇思扬村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该村入选“广东省传统村落”,2014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惠东县全力推进平西古道修缮工作,实施皇思扬村段修复设计,加快项目落地。同时,引进精品民宿等项目,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活化利用古村建筑奠定基础。
元熙文化民宿是皇思扬村引进的首个民宿项目。该项目在不改变原有古建筑格局的前提下,对5个大小不等院落、15间客房进行了修缮,增设茶室、书吧、手作坊等设施,打造出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民宿。通过网络宣传,该民宿迅速走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当前,皇思扬村正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古建筑修复,先后完成了皇思沥河道整治、传统村落农房风貌管控、村落灯光照明等多个项目,让古村有了新的文化休闲景观打卡点,成为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目的地。
皇思扬村,这座承载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惠州六大古村落中的文化瑰宝,更是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文化的活力,见证一个古老村落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