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笔下的潍坊:从“把酒问青天”到“诗酒趁年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笔下的潍坊:从“把酒问青天”到“诗酒趁年华”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6985b0e604a7e0b9c541d03b
2.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b41e346f0101c758.html
3.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03557a8ff710279226d3e406
4.
https://w.dzwww.com/p/pf2rESjr3e.html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49108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T3NC150530R9FJ.html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6A05CVX00
8.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ad337a3c11ba.aspx
9.
http://m.wfnews.com.cn/content/2023-08/06/content_2593211.htm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公元1076年,时任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知州的苏轼,在中秋之夜登上超然台,把酒问天,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从此,这位文学巨匠与潍坊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01

苏轼在密州:从政为民,造福一方

公元1074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离开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当时的密州,土地贫瘠,水患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苏轼上任后,立即着手解决当地面临的诸多问题。

他首先治理水患,在城南修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堤,东部与古城岭相连,有效阻挡了扶淇河的洪水,为当地百姓解决了水患问题。同时,他还积极应对蝗灾,亲自带领百姓进行防治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密州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在政务之余,苏轼还致力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将城西北角的一处废台修葺一新,命名为“超然台”。这座高台不仅成为苏轼登高望远、吟诗作赋的场所,更成为了密州的文化地标。弟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为其命名,这也体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02

诗词创作:豪放与婉约的完美融合

在密州的两年多时间里,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

公元1075年,苏轼在常山狩猎时,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以“老夫聊发少年狂”开篇,展现了苏轼豪迈的英雄气概。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不仅表达了苏轼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也开创了宋词豪放派的先河。

次年中秋,苏轼在超然台上,写下了《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头,通过对月宫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成为了后世广为传颂的佳句。

除了豪放与婉约的代表作,苏轼还创作了《望江南·超然台作》,描绘了密州的春日美景。“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密州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03

文化传承:超然台的前世今生

超然台作为苏轼在密州的主要精神家园和文化活动场所,见证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超然思想。1076年,苏轼离开密州改任徐州,但他与密州的故事并没有结束。1085年,苏轼赴登州上任时路经密州,再次登上超然台,留下了“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的《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然而,这座承载着苏轼文化印记的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损毁。直到2007年,诸城市在超然台原址附近开工复建,2010年超然台(苏东坡纪念馆)正式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如今的超然台,不仅是游客了解苏轼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成为了潍坊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除了超然台,潍坊还保留了其他与苏轼相关的文化遗迹。常山上的雩泉和黄茅冈,见证了苏轼在密州的狩猎时光;超然台广场上的苏轼雕塑,生动再现了他“把酒问青天”的风采。每年举办的东坡文化节,更是让苏轼文化在潍坊薪火相传。

04

结语:苏轼与潍坊的不解之缘

苏轼在密州的两年多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以卓越的政绩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更以璀璨的诗词为潍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超然台、雩泉、黄茅冈等文化遗迹,成为了潍坊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轼的诗词和事迹,也成为了潍坊人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潍坊的大街小巷,登上超然台远眺,品读苏轼的诗词,仿佛还能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的超然风范。苏轼与潍坊,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姻缘,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