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保护现状及措施
东北红豆杉保护现状及措施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old & Zucc.)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乔木,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红豆杉面临着生存威胁。本文将介绍东北红豆杉的保护现状、濒危原因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护现状
在吉林长白山腹地的原始森林,研究人员经过多次科学考察,新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该种群位于长白山腹地和龙林业局境内,海拔约700-1200米,在数百公顷的范围内,分布着老、中、青、幼各种树龄的东北红豆杉植株,其中以胸径在10-40厘米的中龄树为主,数量达数千株。尤为珍贵的是,该种群尚存有6株胸径达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而幼龄树和新生苗比例更大,说明该种群尚处于成长期,具有自我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濒危原因
东北红豆杉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人为破坏、繁殖生物学因素和生态学因素。
人为破坏因素:东北红豆杉材质优良,可提取色素及药用,浑身是宝,人们长期以来进行的破坏性的采伐利用,是导致东北红豆杉资源严重受损的重要原因。
繁殖生物学因素:东北红豆杉系雌雄异株,天然雌雄搭配不尽合理,结实存在大小年现象。
生态学因素:东北红豆杉种群个体的扩展能力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严格,而现在天然林遭到大面积的反复破坏,适合东北红豆杉生长的林分越来越少。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
加强天然林分的管理工作:对已生长东北红豆杉的地块划定重点保护区,在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的地块上架设铁丝网等围栏设施;利用牌匾宣传保护东北红豆杉的重要性;配备专人对东北红豆杉分布区域定点定期巡逻检查,防止盗挖盗伐。
进行普查建档: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本溪县现存东北红豆杉野生种群现状,组织林学与生态环境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多名林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溪县范围内进行野生东北红豆杉资源普查。对发现的野生东北红豆杉进行定株编号、卫星定位、生境调查及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并记录树木各项因子,记录生长状况,建立档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与制图技术,建立地形、海拔、生物量等数据库。
实施就地保护:就目前已经查明的本溪县野生东北红豆杉有5处分布区。在其野外分布地设立就地保护点,其中已位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的由原保护单位实施保护。
加强种质资源管理:加强对东北红豆杉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其遗传多样性的保存和利用。
推进原生地野外回归:通过人工培育东北红豆杉苗木,将其移植回原生地,以增加野生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提升管护监测能力:建立健全东北红豆杉保护的监测体系,加强对种群动态、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开展科研及宣教建设:加强东北红豆杉的科学研究,探索其生态特性、繁殖技术和保护策略。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东北红豆杉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综上所述,东北红豆杉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天然林分的管理工作、普查建档、就地保护、种质资源管理、原生地野外回归、管护监测能力建设、科研及宣教建设等方面。这些措施旨在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确保其种群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