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白笔下的邯郸:豪情与感慨的双重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白笔下的邯郸:豪情与感慨的双重奏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B%E9%82%AF%E9%84%B2%E6%B4%AA%E6%B3%A2%E5%8F%B0%E7%BD%AE%E9%85%92%E8%A7%80%E7%99%BC%E5%85%B5/334998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B%E9%82%AF%E9%83%B8%E6%B4%AA%E6%B3%A2%E5%8F%B0%E7%BD%AE%E9%85%92%E8%A7%82%E5%8F%91%E5%85%B5/334998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2%AF%E9%83%B8%E5%8D%97%E4%BA%AD%E8%A7%82%E5%A6%93/230781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1-16/doc-imyaiwqs9042031.shtml
5.
https://www.sohu.com/a/15008671_102258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92%E5%A5%B3%E5%90%9F/2892173
7.
https://www.sohu.com/a/715398385_121106842/
8.
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1048760_1_jrsb.html
9.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b9d4d585c15c.aspx

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游幽州途中两次驻留邯郸,留下了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和《邯郸南亭观妓》。这两首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李白在邯郸的独特体验,一首豪情万丈,一首感慨时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01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军旅豪情的抒发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诗的开篇就展现了李白的豪迈气概。他带着两支赤羽箭,来到燕赵之地游历,恰逢国家要发兵征伐外敌,因而受到感染,意气风发。“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天狼星在古代常被用作战争的象征,这里李白以天狼星比喻敌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在洪波台观看士兵操练,手握长剑遥望玉门关,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这里李白化用了汉代终军请缨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出征,而不是留恋南方的意愿。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声声震天,士兵们击筑、投壶为乐,展现了军营生活的生动画面。“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诗人坚信这样的军队一定能够百战百胜,打败契丹而凯旋。

这首诗洋溢着昂扬奋发之气,符合李白早期任侠仗义的性格,展现了他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

02

邯郸南亭观妓:享乐与时光的思考

与《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的豪迈不同,《邯郸南亭观妓》展现了一个更加细腻、感性的李白。“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幅歌舞升平的景象,燕赵的美女载歌载舞,魏国的佳丽弹奏琴瑟,红粉佳人艳丽如花,舞袖飘动如花枝摇曳。

“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李白端起酒杯,邀请美人唱歌,清脆的筝声缭绕,歌声响彻云霄,仿佛连绿云都被吸引而低垂。

然而,这样的欢乐景象却引发了李白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他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平原君,曾经门下有三千食客,如今却只留下了一个长满蝌蚪的古池,那些曾经的宾客如今又有几人被后人记住?

“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最后,李白发出了及时行乐的感慨:如果我们不珍惜眼前的欢乐时光,后辈们也只会嘲笑我们不会享福。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李白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03

结语:李白笔下的邯郸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李白:在军营中,他是意气风发的战士,渴望为国效力;在酒宴上,他是感性多情的诗人,感叹时光易逝。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在邯郸的独特体验,也体现了他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从军旅豪情到享乐感慨,李白用他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邯郸。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瑰宝,也是了解古代邯郸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昔日风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