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痛风患者的福音!
中医食疗:痛风患者的福音!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这种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食疗在痛风管理中的作用。中医食疗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痛风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将痛风归类于“痹病”范畴,认为其主要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痛风的发病机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湿邪为基础:痛风患者多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受累关节、肌肉常麻木重着肿胀,且舌质偏淡,苔白厚腻,符合湿性重着黏腻难去之特点。
寒邪为关键:痛风发作时常关节疼痛难忍,且固定不移,与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之特点相合。
风邪为诱因:临床上,痛风患者常因天气变化或受风而发,且关节疼痛常有游走的特点,时而这个关节疼痛,时而其他关节又疼痛,正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特点。
中医食疗方案
中医食疗根据痛风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调理方法。
急性发作期
急性期以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原则,推荐以下几种食疗方案:
薏苡仁丝瓜粥:丝瓜100克,薏苡仁、豆豉各50克,薄荷10克。薄荷、豆豉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丝瓜去皮洗净切块,薏苡仁洗净,同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煮至薏苡仁酥烂,可酌加食盐调味。本品清热利湿,适合痛风急性期患者食用。
百合薏苡仁粥:干百合、薏苡仁各60克,粳米50克。上料洗净入锅煮粥,每日分中、晚2次服完,可作为痛风患者的主食。百合所含的秋水仙碱对痛风患者有治疗作用;薏苡仁既可发挥利尿作用,排出尿酸,又可祛风除痹,改善痛风关节炎的症状。
白茅根饮: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本品可清热利湿,预防痛风石。
缓解期
缓解期以扶助脾肾、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推荐以下几种食疗方案:
加味萝卜汤:萝卜250克,柏子仁30克。萝卜洗净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后,加入柏子仁及清水500毫升,同煮至熟,酌加食盐即可。此汤能养心安神、利尿渗湿,常食可预防痛风发作。
白芥莲子山药糕:白芥子粉、陈皮丝各5克,莲子粉100克,鲜怀山药、红枣肉各200克。怀山药去皮切片,枣肉捣碎,与莲子粉、白芥子粉、陈皮丝加适量水,调和均匀切块,蒸糕作早餐用,每次50~100克。此方可益气化痰通痹,适合脾胃气虚型痛风患者。
牛膝粥:牛膝茎叶20克,粳米100克。取牛膝茎叶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粳米100克,再加水约500毫升,煮成稀粥即可。此粥有补益肝肾之效,可常食,适合痛风肝肾两虚、关节酸痛、腰腿无力者。
橘皮饮:橘皮(干、鲜均可)10~15克,甜杏仁、老丝瓜络各10克。上料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共煮15分钟,澄清后加少许白糖,即可饮用。代茶频饮,四季常服,可化痰通络。
日常饮食调理
除了上述食疗方案,痛风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食材选择:鼓励食用碱性蔬菜水果,如菜心、生菜、芥兰、菜花、樱桃、苹果等;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咸猪肉、鹅肉、牛羊肉、动物内脏、凤尾鱼、沙丁鱼、鱼卵、酵母等。
中药调理:可使用六味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固肾中药,有助于排泄尿酸。还可多吃补肝肾、舒筋活络、祛除风湿的食物,例如可用桑寄生煲糖水。
水果选择:推荐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柠檬、橙子、木瓜等,这些水果能溶解尿酸晶体,缓解高尿酸血症带来的伤害。同时,水果本身是低脂食品,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帮助抑制食欲。
饮食注意事项:限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每天至少保证吃150克(生重)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要占总能量的10%~15%,记住“四个一”,即每天一定量的主食、一袋脱脂牛奶、一个完整的水煮鸡蛋,以及一两(50克)瘦肉(不吃内脏);脂肪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且对控制体重不利,痛风患者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选择低嘌呤食物,并运用适当烹调方法,以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因嘌呤是水溶性的,对于嘌呤含量稍高的肉类食物,可选择煮沸后弃汤食用的方法;禁酒;适当多饮水。
结语
中医食疗在痛风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痛风患者在采用食疗方案时,应结合自身病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也是控制痛风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