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疾控专家教你如何吃出健康:痛风患者必看!
广州疾控专家教你如何吃出健康:痛风患者必看!
近日,广东因痛风高发冲上热搜,被冠以“痛风大省”的称号。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部副主任医师黄婕介绍,广东痛风高发与当地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那么,痛风患者应该如何通过饮食管理来控制病情呢?
痛风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痛风患病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在广东,这一问题尤为突出。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广东省痛风患者人数居全国首位,痛风发病率为3%,尿酸超标者达10%以上。
黄婕医生指出,痛风高发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广东人喜欢食用肉类、动物内脏和海鲜,喜欢喝老火靓汤,这些饮食习惯都可能导致嘌呤摄入过量,从而引发痛风。
饮食管理是关键
合理选择食材
限制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尤其是甲壳类和蚌类)等高嘌呤食物应尽量避免。红肉(如牛肉、羊肉)也应限制摄入,每周不超过两次。
适量摄入蛋白质:虽然肉类和海鲜需要限制,但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仍然必要。可以选择低脂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它们不仅不会增加尿酸,反而有助于降低痛风风险。鸡蛋的蛋白部分嘌呤含量较低,也可以放心食用。
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特别是樱桃、草莓等浆果类水果,对降低尿酸有益。
豆制品可以吃:虽然大豆本身嘌呤含量较高,但人体对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利用率低。经过加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嘌呤含量会进一步降低,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
注意烹饪方式
少油少盐: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少用油和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
避免油炸煎制:减少油炸、煎制等高温烹饪方式,这些方法会增加食物中的嘌呤含量。
肉类先焯水:在烹饪肉类时,可以先用热水焯一下,这样可以去除部分嘌呤。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尿酸产生并抑制尿酸排泄,因此保持健康体重非常重要。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来控制体重。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但要注意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可以选择白开水、柠檬水、淡茶水等,但要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
限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干扰尿酸代谢,增加痛风风险。特别是啤酒,与痛风的相关性最高。应尽量避免饮酒。
实用饮食建议
主食选择:以精米、精面为主,可以适量搭配小米、高粱米、玉米等杂粮。避免食用糙米、麦片等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
汤品推荐:可以选择冬瓜皮蛋汤、玉米冬瓜汤等低嘌呤汤品。但要注意,即使是清淡的汤,也不宜过量饮用,以免增加尿酸负担。
水果选择: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鲜榨果汁,因为其中的果糖会增加尿酸生成。
饮品建议:除了水,还可以适量饮用无糖咖啡和茶。但要注意不要饮用浓茶和浓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和增加尿酸。
通过合理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痛风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重要的是,这些改变不仅对痛风有益,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