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保险销售误导,这些套路要当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保险销售误导,这些套路要当心!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906/c1004-32520612.html
2.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9/11/content_5709408.htm
3.
https://www.newchinapension.com/xhylbx/_300476/306952/321062/index.html
4.
https://property.picc.com/xfzqybhzl/fxts/202411/t20241122_87129.html
5.
https://sinatay.com/web/infotell/10542.jsp
6.
https://www.iachina.cn/col/col74/index.html
7.
https://www.bankofchina.com/bocins/cusser/cs5/201912/t20191210_17263313.html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指出当前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频发,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销售误导不仅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保险销售误导的常见手法,并提供实用的防范建议。

01

销售误导案例:虚假承诺与隐瞒信息

2013年,浙江A先生购买了一份重疾险。在投保时,A先生口头告知业务员自己有4年高血压病史,但业务员为了促成交易,阻拦A先生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次年,A先生因脑溢血住院,保险公司以"未如实告知高血压病史,且与脑溢血有直接关联"为由拒赔并解约。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销售误导的危害:业务员为了个人利益,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最终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

02

销售误导的三种主要表现

  1. 隐瞒、混淆产品信息:销售人员可能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混淆,例如将保险产品包装成银行理财产品或存款,或者使用保险产品的分红率与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简单对比,误导消费者。

  2. 暗藏搭售: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可能会以折扣优惠、公司规定等理由,诱导消费者购买不必要的高保额产品。一些线上平台甚至会通过默认勾选的方式强制搭售保险产品。

  3. 夸大保险责任或承诺保证收益:销售人员可能夸大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承诺"什么都能赔",或者在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时只强调高收益,不提及风险和不利信息。

03

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

  1. 核实销售人员资质: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销售未经批准的非保险金融产品。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要求销售人员出示执业证书,并可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2.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字前,消费者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了解产品类型、期限、保障责任、风险情况等关键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

  3. 重视回访环节:回访是保险公司确认投保人权益的重要环节。消费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不要盲目应答"清楚"、"明白"等。

  4. 利用官方渠道咨询:在购买保险前,消费者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热线等官方渠道了解产品信息,避免仅依赖销售人员的介绍。

  5. 合法维权:如遇纠纷,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如向保险公司投诉、申请行业调解或依法提起诉讼,切勿轻信"代理退保"等非法手段。

保险产品是重要的金融工具,正确的保险规划能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有力的保障。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保持理性,提高风险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整治销售误导行为,共同营造健康的保险消费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