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往事:达尔文港空袭背后的澳日恩怨
二战往事:达尔文港空袭背后的澳日恩怨
1942年2月19日,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这场袭击不仅让澳大利亚民众深感愤怒,也成为了两国之间仇恨的导火索。
当天上午9点30分左右,日本联合舰队的188架轰炸机从4艘航母上起飞,直扑达尔文港。由于缺乏预警和防空设施,达尔文港几乎毫无防备。美军的P-40E战斗机在起飞时就被日军击毁,港内的设施被不断轰炸起火,防空设施也因子弹不足而无法发挥作用。日军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对港口内的商船和军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直到10点40分第一波攻击才告结束。而在中午时分,从帝汶岛机场飞来的日军陆基轰炸机又展开了第二次轰炸。
这次空袭造成了约700人伤亡,23架飞机被摧毁,35艘军舰或商船被击沉击伤。达尔文港基本被毁,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空袭所使用的炸弹数量竟然超过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的规模。尽管达尔文港在军事战略上重要性不如珍珠港,但这次空袭给澳大利亚及其盟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达尔文港被轰炸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并未立即公布事情的真相,只是公告日机袭击造成15人伤亡。但这一消息还是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和愤怒。澳大利亚民众得知日本偷袭达尔文港之后,全国蔓延着对日本的仇恨情绪。
随后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澳大利亚军队与日本进行了更加激烈的战斗。这场从1942年持续到1945年的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盟军(主要由澳大利亚和美国军队组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荷属新几内亚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据统计,日军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损失惨重,超过12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疾病和饥饿。
澳大利亚对日本的仇恨情绪不仅源于军事打击,更因为日军在战俘营中的暴行。据统计,二战期间有3万澳大利亚军人沦为战俘,其中三分之一死于日军的虐待。在婆罗洲山打根战俘营,约2600名澳英战俘被关押,最终只有6人幸存。在泰缅铁路的修建过程中,2650名澳大利亚战俘丧生。而在拉哈大屠杀中,300名澳大利亚士兵几乎全部被日军屠杀。
这种仇恨情绪在战后仍然持续。尽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澳大利亚因深仇大恨而一度拒绝接受,并要求严惩日本天皇。作为英联邦驻军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士兵在日本执行任务时采取高压政策,如要求日本人鞠躬行礼、车辆让路等,以此表达对过去的愤恨。
澳大利亚通过各种方式铭记这段历史。每年4月25日的“澳新军团纪念日”,澳大利亚都会举行活动纪念牺牲的军人。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提醒国民勿忘国耻。在电影《澳大利亚》中,达尔文港遭日军轰炸的场景被作为整部戏的高潮,反映了这段历史在澳大利亚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仇恨情绪反映了战争给两国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凸显了历史记忆在国家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关系逐渐恢复正常,但这段历史始终是澳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