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的“新疆之窗”
新疆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的“新疆之窗”
在乌鲁木齐的天山脚下,矗立着一座被誉为“新疆之窗”的地标性建筑——新疆国际大巴扎。这座融合了伊斯兰、中原、维吾尔建筑特色的商业综合体,不仅是乌鲁木齐最繁华的商业区,更是了解新疆文化、体验民族风情的绝佳去处。
历史渊源:从传统巴扎到现代商业区
“巴扎”一词源自波斯语,意为集市或市场。在新疆,巴扎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社交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空间。传统的新疆巴扎以家庭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农民是主要参与者。随着贸易的发展,清代以后,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的巴扎吸引了中国内地、英国、俄国、印度等各地商人,逐渐成为大宗货物贸易的中心。
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前身是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清乾隆年间,农牧民会汇聚在迪化肇阜门(乌鲁木齐市南门)以外地区进行货物交换。清末,木质二道桥得以修建,逐渐有不同民族在此聚居,开展贸易活动。《伊犁条约》签订后,俄国商人在划定的迪化贸易圈内建立洋行,经营各类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二道桥地区成为民族气息浓厚的商业聚集地。1959年元旦,二道桥百货商店开业。改革开放后,二道桥地区的商业活动开始恢复并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为满足现代化需求,乌鲁木齐市政府提出“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发展策略。在多方支持下,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8月28日建成,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巴扎集市。2018年,大巴扎启动靓化工程,打造特色夜景和风情步行街,进一步提升了其旅游价值。
建筑特色: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
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伊斯兰、中原、维吾尔建筑元素,体现了新疆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地位。整个建筑群以土黄色砖砌为主,厚重的墙面、特色的立柱、圆顶设计,无不彰显着浓郁的民族地域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约100米的丝绸之路塔,这座以古埃及、罗马、巴比伦等古建筑柱式为灵感的观光塔,外墙下部装饰着表现十二木卡姆的大型浮雕,是大巴扎的标志性建筑。塔内各层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登上塔顶,可以俯瞰乌鲁木齐的城市风光。
大巴扎内部布局错落有致,红砖、黄砖及米黄色的建筑色调和谐统一。2018年的靓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美观度,通过灯光亮化、绿化景观整治等手段,使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完整的特色旅游景点。
商贸与美食: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
走进大巴扎,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民族商品博览中心。3000余家商铺分布于商业楼内,从民族服饰、地毯、皮具到乐器、珠宝、玉器,应有尽有。每一家店铺都像是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新疆独特的工艺和文化。
美食是大巴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场上售卖着新鲜的哈密瓜、特色冰淇淋,价格亲民。美食街汇集了50多种新疆特色美食,如烤全羊、烤肉、拌面、抓饭等。推荐尝试烤包子,外皮酥脆,内馅鲜嫩多汁;羊肉串香气扑鼻,配上孜然和辣椒面,风味独特;手工酸奶口感细腻,是解腻的绝佳选择。
文化体验: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新疆国际大巴扎不仅是商贸中心,更是文化展示的窗口。这里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族歌舞表演、婚俗文化秀等。游客可以欣赏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特色舞蹈,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非遗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皮雕、毛皮画、面塑、剪纸等传统工艺作品琳琅满目。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王革的作品深受游客喜爱,年销售额可达上万元。
实用攻略:如何玩转大巴扎
- 交通:地铁1号线二道桥站下车最为便捷,也可乘坐多路公交到达。
- 开放时间:10:00-24:00,建议早上10点前进入,避开高峰。
- 注意事项:
- 商品价格需砍价,但不打算购买时不要随意问价。
- 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进入清真寺等场所需遵守相关规定。
- 部分小摊位不接受电子支付,建议携带现金。
- 打火机等易燃物品不能带入。
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一个集购物、美食、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想深入了解新疆文化的游客,还是单纯想感受异域风情的旅行者,这里都能提供难忘的体验。来乌鲁木齐,一定不要错过这座充满魅力的“新疆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