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叶中捐赠698张珍贵票证:见证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记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叶中捐赠698张珍贵票证:见证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记忆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476845069_117805
2.
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18-11/02/content_219710.htm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TLOMNPL0525ENU4.html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8407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B1%85%E6%B0%91%E4%BE%9B%E5%BA%94%E7%A5%A8%E8%AF%81
6.
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3/06/05/016511845.shtml
7.
http://www.reformdata.org/2006/1109/9505.shtml
8.
http://www.liaoyuan.gov.cn/hlly/rwls/lswh/201701/t20170114_1118.html
9.
https://www.gov.cn/jrzg/2009-08/27/content_1402775.htm

2023年8月16日,漳州市档案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民间收藏家叶中将其珍藏的698张珍贵票证无偿捐赠给档案馆。这些票证不仅数量庞大、品类齐全,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新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01

票证制度的诞生与扩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应对战乱后的经济困境,中央政府于1953年11月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正式确立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是中国票证制度的开端。

最初的票证仅限于粮食,但随着经济困难的加剧,票证制度迅速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1955年,全国通用粮票正式发行,标志着票证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此后,布票、油票、肉票、糖票、肥皂票等各类票证相继问世,覆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票证时代的社会图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票证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每户家庭都有一本“居民粮食供应本”,上面记录着家庭成员的粮食定量。城镇居民每月凭此到指定粮店购买粮食,而农村人口则主要依靠自产粮食。

粮票的面额从1市斤到10市斤不等,最初采用16两制计量,1959年改为10两制。除了全国通用粮票外,各地还发行地方粮票,只能在本地区使用。军用粮票则专供军队使用,划拨粮票用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粮食调拨。

票证不仅控制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户籍制度与票证制度紧密相连,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异由此凸显。城镇居民享有粮食定量供应,而农民则主要依靠自产粮食。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

03

票证的收藏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票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85年,中国政府取消粮食统购统销,1993年正式废止粮票,标志着票证时代的终结。

然而,这些曾经主宰人们生活的票证并未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其价值——成为收藏品。票证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经济体制,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轨迹。

叶中捐赠的这批票证,时间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涵盖了粮票、布票、购物品票等多个品类。其中最珍贵的是国家粮食部1955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一市斤,这张淡绿色的票证,规格虽小(6厘米×4厘米),却见证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

这批票证的收藏价值在于:

  1. 历史见证:它们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实物见证,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2. 文化意义:承载了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 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漳州市档案馆馆长蔡文忠表示,这批票证的入藏,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更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叶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捐赠,能够唤起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气息和历史变迁。

这批珍贵的票证,如今静静地躺在漳州市档案馆的库房里,它们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是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