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火车司机的“火车博物馆”:从模型到现实的铁路情缘
“80后”火车司机的“火车博物馆”:从模型到现实的铁路情缘
在西安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藏着一个微型的“火车博物馆”。这里陈列着40余件火车模型,从解放牌、东风牌、韶山牌到最新的动车组,应有尽有。这些模型的主人是33岁的火车司机侯玉林,一位痴迷于火车的“80后”。
侯玉林与火车的缘分,始于童年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老火车司机,家就住在铁道边。每天听着火车的轰鸣声长大,侯玉林从小就对火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18岁的他用积攒的518元零花钱买下了人生第一辆火车模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现在的和谐号和复兴号,我想通过这些模型见证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侯玉林说。在他的收藏中,不仅有静态的观赏模型,还有经过他亲手改装的动态模型。他从网上购买控制芯片、电机、控制器和轨道,让这些模型不仅能发声,还能动作,仿佛真的在铁轨上驰骋。
对侯玉林来说,火车模型不仅是收藏品,更是学习工具。2010年,他进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学员。在一次考试中,当被问到能否画出火车“走行部”结构时,他自信地举手回答:“我可以,因为我们家有这些模型,从小就对火车结构很熟悉。”
从普通火车司机到动车组司机,侯玉林只用了5年半时间就考取了动车组司机驾照。如今,作为西安机务段西成高铁的一名司机,他每天驾驶着现代化的高铁列车在铁路上飞驰。而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司机,如今也欣慰地看着儿子接过了“接力棒”。
侯玉林的故事,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现在的高铁,中国铁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精美的火车模型,不仅记录了一个普通火车司机的成长历程,更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在德国汉堡,有一座由两兄弟建造的“迷你仙境”,这是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铁道模型博物馆。而在上海,国内首家火车模型主题乐园“大梦微城”也已开园,让中国的“铁道迷”们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到微缩世界的乐趣。
对侯玉林来说,火车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情怀。在他看来,每一辆火车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承载着独特的生命轨迹与文化特征。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现在的高铁,这些模型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记录了一个普通火车司机的追梦之旅。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侯玉林用他的方式,将个人爱好与职业完美结合,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变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