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大校徽背后:鲁迅设计的不仅是标志,更是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大校徽背后:鲁迅设计的不仅是标志,更是文化传承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ip.people.com.cn/n1/2018/0704/c179663-30124794.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5%A4%A7%E5%AD%A6%E6%A0%A1%E5%BE%BD/2312804
3.
https://m.douban.com/note/747543891/
4.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27/c442005-32552704.html
5.
https://vim.pku.edu.cn/lsyj/index.htm
6.
https://news.pku.edu.cn/mtbdnew/88d01ada8cbc4fecb60e47cc8458fb87.htm
7.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2-17/2850554.shtml
8.
http://www.lubanyouke.com/68707.html

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鲁迅设计北京大学校徽。这枚看似简单的校徽,不仅承载着两位文化巨匠的深厚友谊,更凝结了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殷切期望。

校徽采用中国传统瓦当形象,以篆体“北大”二字为主体,上下排列构成圆形。上部的“北”字形似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下部的“大”字则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整体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暗含了鲁迅对北大学子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鲁迅在设计这枚校徽时,特意采用了篆书字体。篆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体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选择,既展现了中国第一学府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敬仰。校徽整体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线条流畅规整,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

这枚校徽的设计理念,蕴含了鲁迅对北京大学的深切期望。他用“北大”两字构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同时,校徽中“大”字象征着老师,而“北”字则代表着学生,寓意着师生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枚校徽在1949年后曾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才重新启用这一标志。2007年,北大在鲁迅设计的原版基础上,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并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作为标准色,命名为“北大红”。这种设计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增添了国际化元素,展现了北京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姿态。

蔡元培与鲁迅的友谊,为这枚校徽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蔡元培,与文学家、革命家的鲁迅,两人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蔡元培多次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讲授《美术略论》,并在学术上相互切磋。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枚小小的校徽,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两位文化巨匠的理想与抱负。它不仅是北京大学的象征,更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