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西十大面食,你吃过几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西十大面食,你吃过几个?

引用
腾讯
6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614A0AB9600
2.
https://www.sohu.com/a/554410863_121124385
3.
http://www.cnr.cn/sx/wljy/20220613/t20220613_525862465.shtml
4.
http://www.zgyhys.org/bencandy.php?fid=75&id=5200
5.
https://www.chinastarnews.com/archives/128400
6.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zh-tw/lifebaike/20240328/2018343.html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这句话道出了山西面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近日,山西省商务厅主办的“品鉴山西美食、晋享山西味道”活动评选出了最新的山西十大面食榜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令人垂涎的美食吧!

01

刀削面:山西面食的“扛把子”

刀削面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首。其制作工艺独特,面条中厚边薄、棱角分明,入口滑爽筋道。相传在元朝时期,为防止汉人反抗,蒙古统治者禁止使用金属器具,汉人只能用铁片削面,这种做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刀削面。

02

剔尖:筷子拨出的“浪里白条”

剔尖,又称拨鱼、剔拔股,是山西的传统经典面食。相传唐贞观年间,皇妹八姑在绵山为乡民采药医病时,无意中发明了这种用筷子拨出的面条。其特点是细长滑嫩,形似柳叶,入口爽滑。

03

拉面: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技术活

拉面是山西四大面食之一,其制作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拉面用料纯正,不含任何添加剂。一般拉成六十四根为宜。高明的厨师,一分钟能拉水面团三斤、抻拉十二扣,计八条、八千一百九十二根,细着银丝,根根不乱,连接起来,竟有十二华里长。

04

刀拨面:大刀铮铮铁骨鸣

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

05

手擀面:山西女人的必修课

手擀面因用手工擀出,所以称之为“手擀面”。一碗好的手擀面,首先原料以采用运城高筋面粉为最佳,其次是中筋面粉,低筋面粉不适合做手擀面。其次是醒面,只有经过醒发,面才会有弹性。再次是和面的时候水和面一定要充分接触,混匀,否则的话煮的时候容易断掉。最后,就是擀面的功夫要足,直到形态稳定,质地有弹性,面皮才算擀好。

06

饸饹面:杠杆原理呈现的一种面食

又名河漏、河捞,也是传统面食品种。曲沃、绛县、垣曲和翼城一带群众每逢赶集上会,总要吃上两碗才觉得满意。“以供长食,滑细如粉。”这是对荞面饸饹的描述。饸饹面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熟。这种面,吃着筋滑利口。在晋城地区,办喜事,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碗饸饹面。

07

掐圪垯:最古老的家常徒手面食技法

又称小揪片,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所谓掐是用力在一小块地方,圪垯是一种小块状食物,其来历要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农村夫妇吵架之事。一天,刘三下地回来,又饿又累,因他老婆还没有做熟饭,两口子就吵闹起来,各说各有理,结果两人换了工,刘三操持家务,老婆下地干活。中午时分,刘三睡觉醒来,急忙生火做饭,不料面和硬了,就一边往面上倒水,一边揉面,不料面越来越软,无法上案擀面条,就干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锅中。谁知煮熟捞出后,配以浇头,软绵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鳖跳崖”。

08

抿尖:恰似蝌蚪水中游

抿尖,在晋中一带还被叫作抿圪蚪,是山西传统面食的代表之一。民间谜语有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制作的过程。抿尖制作须用到抿尖床这一专用工具。制作抿尖时先用豆面与白面按照一定比例拌匀,加水和成软面团,将和好的面团置于抿尖床上,然后用抿拐用力推压面,使面从抿尖床的孔眼中穿过,落入下面的锅中煮熟。

09

红面擦尖:山西久负盛名的杂粮面

红面擦尖,用高粱面制作,因面色发红,忻州人把高粱面叫“红面”。这种吃法,在宋代《岁时广记》《东京梦华录》中已有描述。清代《乡言解颐》卷四中有“蝌蚪子”:“麦、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汤中,熟而捞出,拌卤食之……”。现代虽用料与宋代不同,但其制法应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断红面擦尖始创于宋代,兴盛于清朝。原料以高粱面为主,添加由榆树皮磨成的榆皮面,将面加水和成软糊状面团,用铁勺把面团挑在擦尖床上,左手按床架,右手握面团用手掌心推压把糊状面一下下擦到沸水锅里,擦出的面在沸腾的锅中上下翻腾成形,煮熟后浇上臊子,即可食用。

10

扯面:一拉二扯的功夫面

扯面简单易做,扯面师傅在案板上把面团从圆条擀成长条,并压上三道褶,双手来回拉上几次,把面条拉到一米多长,顺着中间的褶印扯成三道,最后“啪”的一声在案板上摔出响声,面条即可下锅。整个过程动作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面条在锅里滚上两滚,就可以食用。扯面薄厚均匀,宽窄相宜,筋道爽口。清汤浮绿叶,碗底沉白面,辣椒油自行添加,单单是色泽和香味就让人难以自拔。一碗入口,不由得让人心情舒畅:葱花的香味包裹着筋道的白面,再喝口酸爽的汤,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这些面食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展现了山西深厚的地方特色和饮食文化的魅力。你是否已经品尝过这些地道的山西美味?快来分享你的美食体验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