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拉面立法:一碗面的千亿产业新起点
兰州牛肉拉面立法:一碗面的千亿产业新起点
兰州牛肉面,这碗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的特色美食,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甘肃省拟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关乎一碗面的品质,更关系到一个年产值超4000亿元的庞大产业的未来发展。
产业现状:从街头小吃到千亿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面馆超过50万家,年销售额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在兰州本土,1281家牛肉拉面馆每年创造35亿元以上的销售额。而兰州本土品牌在省外开设的4300多家门店,更是实现了年销售额130亿元的佳绩。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兰州牛肉拉面从街头小吃到千亿产业的华丽转身。
立法背景: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指出,目前甘肃省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牛肉拉面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服务质量都缺乏法制保障。这导致了市场上存在不少不规范、不合格的兰州牛肉拉面店铺,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甘肃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是为了规范兰州牛肉拉面产业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是为了保护兰州牛肉拉面这一传统特色小吃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价值。
立法内容:全方位保障产业发展
据悉,由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关于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的立法建议,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该条例将从多个维度为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保驾护航:
- 质量标准:制定统一的质量和技术标准,确保每一碗面都符合兰州牛肉拉面的传统风味。
- 品牌保护:加强对“兰州牛肉拉面”商标的保护,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品牌声誉。
- 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 产业链建设: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从原料供应到终端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
未来展望:从“地方名片”到“国家品牌”
兰州牛肉拉面的立法保护,不仅是对一个地方特色小吃的呵护,更是一次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认为,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拉动就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立法工作的推进,兰州牛肉拉面有望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及规模化发展。这不仅将提升兰州牛肉拉面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将为地方特色小吃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兰州牛肉拉面,这碗承载着兰州人智慧与汗水的美食,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次立法,或许将成为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助力这碗面从“地方名片”跃升为“国家品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