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都、屋大维、王莽:公元1年的世界领袖
奥古斯都、屋大维、王莽:公元1年的世界领袖
公元1年,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屋大维和中国的王莽成为了各自文明中的重要领导者。这一年,奥古斯都通过一系列改革巩固了罗马帝国的基础;屋大维则任命外孙盖乌斯-恺撒为执政官之一,准备培养他当继承人;而在中国,王莽开始干政,并受封“安汉公”,逐渐掌握大权。这三位领袖在各自的领域内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古斯都: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奥古斯都(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本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奥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来称呼他,而新约圣经译为“亚古士督”,这个称号是他在前27年获得的,当时他年仅36岁。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言(罗曼语族)中8月(August)的来源。
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继承人,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贵族。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亚克兴战役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又译作“皇帝”或“英白拉多”)称号;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保持罗马共和的表面形式,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史称罗马和平。屋大维大范围地扩张了帝国,吞并了埃及、达尔马提亚、潘诺尼亚、诺里库姆和雷蒂亚,扩大了在非洲的领土,完成了对伊斯帕尼亚的征服。尽管如此,他却在日耳曼尼亚遭受了重大挫折。他改革了罗马的税收制度,发展了带有正规信使系统的道路,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建立了护卫队,为罗马建立了警察和消防服务,并在他统治期间重建了大部分城市。屋大维死于公元14年,享年75岁,据推测是自然死亡,但也有传言声称他的妻子莉薇娅毒死了他。之后莉薇娅的儿子亦是屋大维的继子兼女婿——提比略继承了他的皇位,并将元首制巩固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罗马帝国。
王莽:托古改制的理想主义者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汉族,魏郡元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人,西汉末年外戚,新朝建立者,公元9年—23年在位。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通过其姑母王政君(汉元帝皇后)的裙带关系进入官场,从侍从皇帝的郎官做起,逐步升迁。王莽为人谦恭俭朴,礼贤下士,在朝野享有很高声誉。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王莽因反对派的排挤而两度退隐。汉哀帝死后,王政君重新临朝称制,任命王莽为大司马,掌管朝廷大权。王莽执政后,为了削弱汉平帝外祖父卫氏家族的势力,将卫氏家族成员全部逐出京城。公元1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并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煮盐、冶铁、酿酒、币制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及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到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只建立了十五年便告灭亡。
历史地位与影响
奥古斯都和屋大维实际上是同一人,他通过军事征服和制度改革,为罗马带来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王莽则试图通过复古改革实现理想化的社会制度,但最终失败。这三位领袖在公元1年的作为,不仅反映了当时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动态,也为后续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