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腾飞
北交所助力北京“专精特新”企业腾飞
2024年第四季度,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完成。数据显示,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0199家,总营收约为1.15万亿元,实现了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总营收突破1万亿元的“双破万”目标。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的大力支持。
北交所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推出多项服务举措。在审核支持方面,创新挂牌审核机制,针对区域性股权市场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通审核绿色通道,允许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公示审核快速挂牌。同时,将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作为判断企业创新属性的重要参考,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产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在培育服务方面,北交所深入开展“进集群、进园区”调研走访,切实了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深化与工信、金融等政府部门的合作,精准服务有挂牌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市场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上门问诊、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定期组织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关键人员的资本市场专题培训。
在金融资源支持方面,北交所引导私募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开展北交所上市公司专精特新指数研发编制工作,适时推出相关指数,推动沪深北跨市场专精特新指数编制发布。
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分布特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2953家)、朝阳区(1119家)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041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4%),制造业(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3.4%)。
北交所上市企业数据
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3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达154家,占比58.6%,数量占比首次超过科创板。从上市节奏来看,2020至2024年分别上市17家、19家、52家、49家、16家,此外,2025年1月2日上市的星图测控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
按照行业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主要分为消费与服务、医药生物、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化工新材料、高端制造五大产业。其中,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分别为31家、81家,在行业中占比分别达到77.50%、76.42%。
研发支出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支出为0.23亿元,研发费用率为5.19%,高于创业板水平(4.78%),而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更高,达到10.82%。
未来展望
北交所将继续深化制度改革,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补,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北交所将加强与工信部门合作,持续把好“入口关”,研究推动将北交所创新性评价体系化、制度化,通过设置定量标准、明确创新类型及负面情形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支持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科技创新的优质企业发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