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光绪帝的诗词竟然这么接地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光绪帝的诗词竟然这么接地气!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dict.baidu.com/shici/detail?pid=b11fbf8c82934e39861ef4195708e221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22A09IF100
3.
http://zx.jiande.gov.cn/art/2014/6/6/art_1229638925_6099456.html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7046667971902100777?prd=mobile&baike_source=pc
5.
https://yllhj.beijing.gov.cn/ztxx/bjhx/hsdt/202106/t20210621_2417665.shtml
6.
http://ab.newdu.com/book/ms176128.html
7.
https://www.orangenews.hk/author/1156505/%E4%BC%AF%E7%88%B5%E8%8C%B6%E8%B7%A1-%E5%AE%A3%E7%B5%B1%E7%9A%87%E5%B8%9D%E6%BA%A5%E5%84%80%E7%9A%84%E8%A9%A9%E4%BD%9C.shtml
8.
http://i2287e9928.iok.la:38063/opac/search?q=%E8%88%92%E5%B2%A9&searchType=standard&isFacet=true&view=standard&searchWay=author&rows=10&sortWay=score&sortOrder=desc&f_subject=%E4%B8%AD%E5%9B%BD&searchWay0=marc&logical0=AND&page=1
9.
https://www.cip.com.cn/Book/Index/10229

光绪帝不仅是一位皇帝,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读书穷理的态度。在《赏菊》中,他通过赞美菊花的美丽,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而在《恭和高宗癸未春日御题诗》中,则强调了读书要保持心灵虚明的重要性。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光绪帝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让人不禁感叹这位古代帝王的诗词竟然如此贴近生活,充满地气。

01

《赏菊》:关注民生的诗意表达

光绪帝的《赏菊》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写道:

金英烂漫绕朱栏,佳色清香秀可餐。
不看菊花看稼穑,我知民事甚艰难。

这首诗写得波折跌宕,很有深度。首句“金英烂漫绕朱栏”中的“金英”指菊花,用“金”形容菊花增添了尊贵之意,而“英”则显示了其品格的高雅。菊花在朱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环境幽静,绿叶、朱栏相映成趣。

次句“佳色清香秀可餐”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和香气,使诗人感到秀色可餐。然而,第三句“不看菊花看稼穑”却陡然一转,表现得绝情且令人费解。菊花如此美丽,为何又看也不看了呢?答案在最后一句“我知民事甚艰难”中揭晓。原来,诗人虽然欣赏菊花之美,但更关心的是民生疾苦。这种从赏花到关注民生的转变,体现了光绪帝作为一位皇帝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

02

《恭和高宗癸未春日御题诗》:读书穷理的治学态度

光绪帝的另一首诗《恭和高宗癸未春日御题诗》则体现了他对读书和治学的态度。诗中写道:

我镜烛虚灵,物烟任劳攘。
九宇尽含宏,居高慎瞻仰。

这首诗强调了读书要保持心灵虚明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虚明,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这种观点与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穷理,须先收拾此心”的观点不谋而合。光绪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读书和治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的严谨态度。

03

诗词背后的故事

光绪帝的诗词创作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情怀。在《赏菊》中,他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在《恭和高宗癸未春日御题诗》中,他强调读书要保持心灵虚明,展现了对学问的严谨态度。

然而,光绪帝的诗词创作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改革者的无奈和悲凉。他虽然有改革的决心和理想,但最终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诗词中流露出的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学问的追求,正是他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抱负时,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理想的方式。

04

结语

光绪帝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人文关怀者的理想主义情怀。他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历史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政治上无法施展抱负的皇帝,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