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卫健委推荐:科学锻炼降糖法
上海交大&卫健委推荐:科学锻炼降糖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糖营养及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对于管理和降低血糖水平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加上2-3次的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并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也能帮助普通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让我们一起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我们的健康!
科学锻炼降糖的具体方法
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有氧运动:这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运动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血糖、血脂水平,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抗阻运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哑铃、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能很好地锻炼肌肉力量。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尤其对于血糖控制不良者,每周应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规律进行抗阻训练。
屈曲和伸展运动:即运动前后的准备和放松活动,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把握恰当的运动时机和时间
运动时机: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运动较为合适,此时机体处于餐后血糖高峰,运动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
运动时间: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以30~6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个小时,其中包括10~2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
运动频率:合理的有氧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7次,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两次锻炼间隔≥48h),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到每周3次。
判断运动强度
心率法: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的强度即为中等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
自觉疲劳程度法: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呼吸不急促,微微出汗,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感觉稍累,运动后次日不觉疲劳。
运动过程中的血糖监测和注意事项
运动前
血糖检测:如果使用胰岛素或其他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药物,请在运动前15-30分钟检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90 mg/dL(5.0 mmol/L),需要先补充15-30克碳水化合物。
咨询医生:在开始新的健身计划之前,请咨询医务人员,了解您想进行的活动可能会如何影响您的血糖,以及您每天的最佳运动时间。
运动中
关注低血糖症状:如果感到颤抖、虚弱、眩晕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摄入一些含大约15克能够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的东西来提高血糖水平。
定期检测:如果计划长时间运动,每30分钟检查一次血糖水平。如果正在尝试一项新的活动或增加锻炼的强度或时间,这一点至关重要。
运动后
及时检测:运动结束后立即测血糖。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再次检查。运动会消耗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的储备糖。当您的身体重新储存这些糖分时,它会从您的血液中吸取糖分。
补充营养:运动后需要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可以选择格兰诺拉燕麦棒、什锦干果和果干等慢速碳水化合物零食。
特别注意事项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身份证、病情卡等物品,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
选择宽松的服装和舒适的鞋袜,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运动前后要加强足部的检查。
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时刻关注心率变化及感觉。
实际案例分享
张阿姨今年56岁,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坚持每周5次、每次40分钟的快走运动,同时配合抗阻训练。经过3个月的坚持,她的空腹血糖从8.5mmol/L降至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2%降至6.8%,体重也减轻了5公斤。更重要的是,她感觉精力更充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科学锻炼不仅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但请记住,运动计划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的患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至关重要。
让我们一起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