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各地政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元宵节后各地政府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元宵节过后,全国各地迎来复工复产高潮。为确保企业安全有序恢复生产,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从安全生产、资金支持、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
政策引领,激励企业早开工
贵州省工信系统抢先抓早,春节前就出台一季度工业经济稳增长政策,围绕支持企业稳产增效、加强企业培育帮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等8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据统计,截至2月7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超过90%,预计元宵节前将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湖南衡阳则祭出“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该市规定,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连续生产和加班的规模工业企业,以及2月5日至2月12日期间复工复产的规模工业企业,均可获得奖励。这种直接的经济激励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积极性。
安全第一,筑牢生产防线
安全生产是复工复产的首要前提。北京市政府在节后首个工作日就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复工复产关键节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强调要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山西省更是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类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复产安全防范措施。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必须到岗到位,同时要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于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严格执行“三不复产”原则,确保安全条件具备后方可恢复生产。
在广东东莞谢岗镇,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一线,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六个一”措施,即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定一份周密的复工复产方案、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开展一次全厂性安全检查。
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开好局
重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成立专项指导小组,深入辖区企业一线,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计划、员工返岗情况,对企业设备设施检修、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应急预案制定等关键环节进行逐一检查与悉心指导。截至目前,已为9家重点企业提供精准帮扶。
河南省博爱县应急管理局则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复工复产安全提示和科普信息,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该县还建立了拟投产项目清单,强化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如期投产达效。
多措并举,确保“开门红”
各地在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还注重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比如,衡阳市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园区要对复产滞后的企业及时查明原因,拿出帮扶举措,促进企业早开工、早达产。同时,要优化完善工作方案,一体化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企业协同复工。
贵州省工信系统坚持“一日一调度”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复工复产进度,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同时,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用能、物流等要素需求,以更多实物工作量支撑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
随着各地政府的有力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全国复工复产进程正在加速推进。这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