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再创新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6万元
杭州经济再创新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6万元
2024年,杭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860亿元,同比增长4.7%。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77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高达833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大关,达到50805元。
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劲
杭州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力。服务业作为杭州经济的“压舱石”,全年增加值达到15962亿元,占GDP比重高达7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1%。其中,现代服务业表现尤为抢眼,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5%。
在工业领域,杭州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和5.0%。分产品看,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集成电路、汽车仪器仪表产量分别增长40.9%、50.1%和64.7%,显示出杭州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强劲实力。
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表现同样亮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84亿元,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7.8%,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5.3%。在外贸方面,杭州出口5950亿元,增长11.5%,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全省2.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密码
杭州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背后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质量提升的双重驱动。2024年,杭州全体居民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分别增长4.1%和7.1%。这主要得益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在杭州萧山机场,90后物流车司机李伟明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培训,月收入增至1.2万元。这正是杭州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4年1-11月,全省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9.7万人,高技能人才35.8万人,其中制造业类占比45.3%,与产业结构高度吻合,“技高者多得”的分配导向持续强化。
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站在“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的新起点上,杭州正在谋划新的发展蓝图。近日,杭州正式发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能级、产品竞争力、创新能力、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低空经济新基建体系基本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根据规划,杭州将聚力布局和发展低空智能物联产业、低空高端制造产业、低空运营服务产业、低空保障服务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杭州将打造“六区联动、多点支撑、全域应用”的格局,重点支持余杭区、建德市、钱塘区、萧山区、桐庐县、临平区等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
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具备民营经济活跃、空域条件优越、创新资源富集、数字经济发达、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条件。以《规划》为引领,杭州将锚定一批适合区域特色的细分赛道,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性引领性强的经验做法,争取在日益激烈的低空经济市场竞争中加快脱颖而出。
杭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亮眼的经济数据上,更体现在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上。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杭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