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陶渊明的诗意生活:乐数晨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陶渊明的诗意生活:乐数晨夕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BB%E5%B1%85%E4%BA%8C%E9%A6%96/6404073
2.
https://www.sohu.com/a/342033334_78413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B6%E6%B8%8A%E6%98%8E/53944
4.
https://www.sohu.com/a/123086218_556505
5.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00127293469850020.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6%B8%8A%E6%98%8E
7.
https://renzhux.wordpress.com/2008/03/03/%E9%99%B6%E6%B8%8A%E6%98%8E%E6%99%9A%E5%B9%B4%E6%80%9D%E6%83%B3%E5%BF%83%E6%80%81%E5%89%96%E6%9E%90%E6%99%AF%E8%9C%80%E6%85%A7/
8.
https://www.shicile.com/detail/3660256891710
9.
https://ww.gushiju.net/ju/790347
10.
http://m.shangshiwen.com/author_645.html
11.
https://www.wydbw.com/Info/10/17611.html
12.
http://gushi.95447.com/essay/shangxi/19939.html
13.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a147de6ebdd5.aspx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移居二首》中写下的诗句,道出了他选择移居南村的初衷。对他来说,南村的魅力不在于风水宝地,而在于那里住着许多心性淳厚的人,他渴望与他们共度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01

从仕途到田园:陶渊明的人生转折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但到陶渊明时家道已中落。他早年曾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每次任期都不长。最终,因不满官场的腐败黑暗,他选择了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道两家影响。他既坚守儒家的伦理道德,又追求道家的自然与自由。在《归园田居》中,他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正是他选择归隐田园的内在动因。

02

“乐数晨夕”:理想生活的诗意表达

《移居二首》写于公元410年,当时陶渊明46岁,已归隐多年。他选择移居南村,正是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诗中,他写道:“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这里的“素心人”指的是心性淳朴的人,而“乐与数晨夕”则表达了他渴望与这些人朝夕相处的愿望。

在南村,陶渊明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他与邻居们一起谈古论今,欣赏奇文,探讨疑义。春秋佳日,他们登高赋诗;农忙时节,各自耕作;闲暇时则互相思念,相聚言笑。这种生活虽然物质上清贫,但精神上却极为富足。

03

“乐数晨夕”背后的文化意义

“乐数晨夕”不仅是时间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反映了陶渊明对纯朴人际关系的向往,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和谐的渴望。这种生活态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道家的自然。

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正是“乐数晨夕”的延伸。而在《桃花源记》中,他描绘的理想社会中,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与他在南村的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04

结语:诗意生活的现代启示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陶渊明的“乐数晨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的富足;在忙碌的生活中,留出时间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乐数晨夕”不仅是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更是他对现代人的一份珍贵馈赠。在这个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份来自千年前的诗意生活,或许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