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西葫芦:从“菜园子”到“餐桌”的安全守护
平原县西葫芦:从“菜园子”到“餐桌”的安全守护
“全国每10根西葫芦,就有8根来自平原县。”这句在当地流传的说法,生动展现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在西葫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全国西葫芦价格的“风向标”,平原县不仅拥有7000多个西葫芦种植大棚,更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确保每一根西葫芦都能安全放心地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严格检测: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平原县王打卦镇、王杲铺镇等乡镇的蔬菜大棚里,检验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严格按照抽样标准对西葫芦等农产品进行规范采样,并对样品逐个进行登记、编号。这些样本随后被送往实验室,工作人员熟练操作检测仪器,对其农药残留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有关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保证了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至12月中旬,平原县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3500批次,合格率高达10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平原县检验检测中心的辛勤付出和严格把关。他们不仅对冬季上市的各类蔬菜水果进行全面检测,还力争在年前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县域全覆盖。
平原县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员赵心雨表示:“下一步,县检验检测中心将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聚焦重点时间、重点领域以及重点环节,加大抽检频次,不断提高农产品检测的有效性和靶向性,助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菜篮子’。”
创新监管:打造“六位一体”新模式
平原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六位一体”监管模式,即智能化平台监管、标准化示范引领、品牌化推广推介、星级化信用评价、区域化下沉服务和规范化质量安全追溯。
在科技赋能方面,平原县建成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累计投资300余万元,覆盖全县乡(镇、街道)、主要生产基地及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人员地理位置、业务开展情况实时监测,检验检疫等数据及时准确上传,执法力量快速应急反应,食用农产品产加销全链条追溯。
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平原县制定了重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筛选以种植西瓜、黄瓜、西葫芦为主导产业的3个乡镇、6处主要生产基地、152家渔业畜牧养殖场率先实施,构建了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新格局。
在品牌建设方面,平原县制定品牌创建政策,对产品成功被认定为“三品一标”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1万元至3万元奖励;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县级平台、农民丰收节等线上线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依托各级展销会、博览会等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县已创建“三品一标”68个,三唐黄桃等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在信用评价方面,平原县全面推行星级化信用评价,选树一批生产过程规范、产品质量过硬、辐射带动力强的规模化种养主体和农兽药门店;安排专业人员和专项资金精准扶持五星级主体,对生产管理不规范的主体进行黄牌警告、质量预警。
在服务基层方面,平原县整合农技、畜牧、农机等力量进村入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培训农业从业技术人、生产经营负责人等2000余人次;处理12345热线300余条,群众满意率100%;打击各类违法行为20多起,为群众挽回损失50多万元。
在安全追溯方面,平原县在山东省率先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今年将在全县所有规模化生产主体中全面铺开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具合格证40余万张。
市场认可:消费者信赖的优质品牌
平原县西葫芦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消费者普遍反映,平原县西葫芦新鲜、口感好,且安全可靠。一位消费者表示:“我经常购买平原县的西葫芦,不仅新鲜,而且口感脆嫩,最重要的是吃得放心。”
平原县西葫芦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农户们从整地、育苗、消毒等环节就严格把关,确保优质产出。而政府则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玉东表示:“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我县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从源头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质量安全,长期发力培植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消费安全放心地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平原县通过严格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放心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平原县将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