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东方美学如何征服观众?
《哪吒之魔童闹海》:东方美学如何征服观众?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于2025年2月6日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新高度,更体现了影片在艺术表现上的巨大成功。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这部电影在保持前作精良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创新,将东方美学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中国古典气质的视觉盛宴
影片的美术风格自带中国古典气质的水彩风,美术设计和其呈现在画面中的构造,都非常的有巧思,印象中最惊才绝艳的应该是天元鼎上长出反派的树枝形成一棵树,而阐教的捕妖队穿金黄色白色交错的衣服站在树枝上形成一朵闪闪发光的树的画面,画面非常地震撼,比起来的话,剧情反而比较普通,不过剧情也在我的意料之外。但是哪吒的母亲真死了,这个用母爱唤起哪吒的触底反弹的剧情不好,明明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不必非要被动地用母爱。比起这个,我认为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哪吒本身具备的一个精神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他固有的、天生的,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消灭、生长,所以看到哪吒会被外界的声音否定,会感到自己作为魔童自卑,会被蛊惑想要为父母献上生命,我会感到哪吒主体生命力的缺失。不过瑕不掩瑜,哪吒一直有一种精神在,希望这种生命力和主体性的缺位第三部中能够被填充,后面第三部的剧情应当是关于封神榜的,不错。
东方美学的创新演绎
在《哪吒2》中,东方美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符号堆砌,而是通过现代动画技术实现了创新性的演绎。最引人注目的是影片研发的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这项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传统水墨画数字化表达的难题,不仅实现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更为角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活力。哪吒标志性的红色混天绫与火尖枪,在动态水墨的渲染之下更显鲜艳耀眼,充满了动感和力量感。
在角色设计上,影片同样融入了丰富的传统元素。以青龙敖丙为例,制作团队不仅让每片鳞甲成为独立的光线反射体,更通过粒子间相互作用算法,模拟出真实生物肌体的弹性形变。这种“以虚写实”的粒子应用,本质上是对中国画“留白”美学的数字化转译,标志着国产特效开始建立自己的美学语言体系。
团队协作铸就艺术巅峰
《哪吒2》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制作团队。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是影片制作的核心力量之一。全片镜头数量从第一部的1800个大幅增加至2400多个,特效镜头更是高达1900个,占比超全片镜头的80%。在某些复杂场景中,单个画面中的角色数量甚至达到2亿个。
影片的绝大部分内容都由可可豆动画内部团队主导完成,因为核心主创团队都在可可豆。此外,土拨鼠场次是由BaseFX和Monk团队共同完成的,当然,BaseFX还负责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特效场次。关于2亿人洪流对撞的特效,这一部分并非由原力完成,而是由《姜子牙》的联合导演王昕老师的公司——泥丸星完成的。原力团队主要负责的是三龙王出场和围困陈塘关的特效场次。同时,《深海》十月团队并非负责殷夫人的特效最终效果团队,而是参与了前期测试工作。殷夫人的特效是由Morevfx团队制作的,Morevfx也是《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团队。而十月团队则主要制作了重要的申正道和灵珠版哪吒打斗场次的制作。《熊出没》华强方特团队主要负责的是申正道和灵珠哪吒打斗场次深山密林的瀑布特效,大体量水体计算。
中国动画的新高度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是票房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动画电影在艺术和技术上的双重飞跃。通过将东方美学的精髓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结合,影片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全球动画产业贡献了独特的东方视角。随着《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电影将在未来带来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