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必打卡:丰泽园葱烧海参
京城必打卡:丰泽园葱烧海参
在北京众多老字号餐馆中,丰泽园以其招牌菜葱烧海参闻名遐迩。这道菜不仅在第一届全国烹饪大赛上获得金奖,更成为食客们桌桌必点的经典。从泡发干海参到精心炸制章丘大葱,每一步都体现了丰泽园师傅们的匠心独运。
丰泽园的历史传承
丰泽园饭店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地区的两广大街上,毗邻前门商业街、珠市口大街。丰泽园饭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原丰泽园饭庄的基础上翻扩建成的具有国际三星级水准的涉外饭店。
丰泽园饭店是在原丰泽园饭庄的基础上翻扩建成的。丰泽园饭庄是北京经营正宗山东菜的著名老字号,是旧京城“八大楼”之一,创办于1930年。新丰楼的“堂头”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资助下创建。借用中南海内园林建筑“丰泽园”美名作为饭庄字号。“丰泽园”的匾额邀当时的书法家、号称人才的李琦书写。当时,丰泽园在珠市口的店址是四合大院。丰泽园饭庄以经营正宗山东风味菜肴而闻名京城。由于在开业之初,就有了菜肴精美、风味纯正、待客文明、服务热情的美名,所以一直是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的聚宴之所。在北京当时是最具代表性的山东菜系饭庄。
丰泽园饭庄经营的山东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菜肴特点是“清、鲜、香、脆、嫩”,尤以鲜为最。沙锅鱼翅、干鱼翅、葱烧大乌参、干烧大鲫鱼等都是这里的名菜。素有“吃了丰泽园,鲁菜都尝遍”、“穿鞋内联升,吃菜丰泽园”的说法。烹调技法擅长“爆、炒、烧、炸、扒、溜、蒸”。丰泽园历来名厨会聚,1949年后,更是新人辈出,其个人的代表菜花样繁多,技压京城。
1950、1960年代,丰泽园是国家领导人举行公务宴请外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如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田中角荣、基辛格、布什等都曾到此就餐。丰泽园先后接待过90多个国家的政治要人和文化名人。如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重大国宴,丰泽园都有派选厨师参与。丰泽园的师傅还为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办过家宴服务,毛泽东喜爱喝丰泽园的乌鱼蛋汤。据说,法国客人对丰泽园的菜肴非常欣赏,在该国出版的《北京导游》一书中介绍说:“丰泽园是北京最好的饭馆,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饭馆。”
葱烧海参的独到之处
丰泽园葱烧海参的出名,除了工艺跟选材很有关系,海参选用烟台刺身,冰块和纯净水发制而成,葱是选用山东章丘大葱“微甜不辣”,讲究的做法与独特风味让其成为丰泽园的“看家菜”。
丰泽园葱烧海参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首先,选用优质的烟台刺参,经过精心泡发处理。然后,采用独特的“糊葱油”和“炒糖色”技法,使海参呈现出诱人的色泽。接着,将处理好的海参与章丘大葱一同烹制,经过40分钟以上的慢火煨制,让葱香充分渗透入海参中。最后,收汁勾芡,使汤汁浓稠,完美包裹住每一根海参。
新店新气象
除珠市口老店外,丰泽园在东直门开设了新店。新店采用“新中式”风格,宽敞明亮,上下两层,一步一景,吧台,落地大窗,水晶灯,书吧,老字号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一次碰撞与融和,新店主打年轻时尚风,将中式传统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包括器皿和桌椅以及店内布局,装修上更加新潮,以明亮的橙色与黑白灰为主色调,简约而富有禅意,也太出片了,随便手机都能出大片。
新店的菜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改良。比如“脆菇小番茄”将山核桃、杏鲍菇与小番茄巧妙结合,打造出独特的爆浆口感;“虾蟹逅水晶肘”则将海鲜与传统水晶肘完美融合,再加入分子料理工艺的爆珠调味汁,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现状与展望
尽管丰泽园葱烧海参享有盛誉,但近年来也面临一些挑战。有食客反映,服务质量和菜品口感有所下降,部分菜品的火候和调味不够理想。这提醒着丰泽园,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菜品品质,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北京餐饮文化的代表,丰泽园葱烧海参承载着近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它不仅是美食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随着新店的开设和创新菜品的推出,丰泽园正在以更加年轻化的姿态,吸引着新一代食客的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丰泽园葱烧海参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更多美食爱好者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