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业外劳热潮:中介费知多少?
香港建筑业外劳热潮:中介费知多少?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推出输入劳工计划,其中建筑业成为热门行业之一。据劳务中介秦珍透露,每天有上百人咨询相关工作机会,而这些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不高,日薪可达2600港币。然而,通过中介申请工作需支付高昂费用,一般在2-3万左右。随着香港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劳务中介费用是否合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政策背景:输入劳工计划的框架与漏洞
香港特区政府为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于2024年推出多项输入劳工计划,并优化原有补充劳工计划。根据政策规定,外劳必须通过内地14家持牌劳务公司申请,这些公司负责招聘和派遣工人。然而,由于劳务公司的人脉网络有限,实际操作中衍生出大量中介,负责招揽工人并介绍给劳务公司。
中介乱象:违规收费与欺诈行为频发
中介在输入劳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据调查,中介普遍收取相当于月薪1至1.2倍的中介费,加上月薪6%乘以合同期限的劳务费,总额可达3万至5万元人民币。更有甚者,部分中介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 虚假承诺高薪工作:以高薪为诱饵吸引工人,实际工资远低于承诺水平。
- 扣押工资:在工资发放后抽走五六成款项,导致工人实际收入大幅减少。
- 设置不合理条款:要求工人支付高额押金,设置“自愿加班”等不合理条款。
- 诈骗行为:收取费用后跑路,工人血本无归。
工人困境:权益受损与债务危机
中介的违规操作给工人带来多重困境。一方面,高额中介费和劳务费让工人在赴港前就背负沉重债务;另一方面,部分中介在工人被无理解雇后不退还费用,也不安排新工作,导致工人陷入困境。更有甚者,一些中介通过虚假承诺和欺诈手段,让工人不仅失去工作机会,还损失了大量钱财。
监管挑战:政策与现实的差距
虽然国家商务部禁止中介介入外劳输港流程,但由于缺乏专门法规,黑中介现象难以根除。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输入外劳涉及两地政策及制度,核心问题是未受两地法例规管的中介、艇仔或管理公司等团体从中浑水摸鱼。他们利用各种名目、两地的信息差,以及外劳怕事的弱点,设局哄骗甚至剥削外劳。
解决方案:完善监管与提升透明度
为解决中介乱象,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对中介采取发牌制度,规范收费行为。
- 劳务公司应承担更多责任,为被无故解雇的外劳提供新的工作机会。
- 加强两地合作,提升信息透明度,帮助外劳获取正确招聘信息。
- 劳务公司在港设立公开办事处,减少中介干预风险。
- 明确规定外劳只能通过14家劳务公司报名应聘,确保招聘过程透明化。
香港特区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呼吁外劳不要通过中介,而是直接向14家合法劳务公司应聘,以确保招聘过程符合两地法规。入境处助理首席入境事务主任李冠宇也提醒,雇主或雇员应对声称提供服务的中介或广告提高警觉,核实质素,以免受骗。
结语:保障工人权益,规范劳务市场
香港建筑业外劳中介费问题折射出跨境劳务市场的复杂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既要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权益,又要满足行业用人需求,同时还要保护外劳合法权益。这需要两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监管机制,提升信息透明度,打击违规行为,为外劳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