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文化传承开启新纪元
西安都市圈:文化传承开启新纪元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成为全国第五个、中西部第二个获批的“都市圈”。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成为西安都市圈发展的重要课题。
规划引领:文化传承的顶层设计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 系统开展西安大遗址考古与研究
- 推进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
- 加快碑林博物馆改扩建
- 建立鄠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 建立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加强西安、咸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推进咸阳秦文化、曲江唐文化、临潼秦文化、西咸汉文化等文化空间优化和历史街区建设
-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 打造旅游枢纽城市,建立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
- 提升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水平
- 加快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 加快西安高新区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实践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安样本
西安都市圈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案例。
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双赢
大明宫遗址公园于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园通过探索保护利用示范经验,结合机制创新与先进运营管理手段,走出了一条具有大明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路径。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的保护秉持“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李下壕街区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为前提,围绕遗址范围内的“三农”资源打造汉文化主题乡村振兴项目,通过保留原始村落风貌,传承乡土文化,推动大遗址融入现代生活。
大雁塔与大唐不夜城:文旅融合的典范
大雁塔作为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其脚下是南北总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街区通过现代舞蹈、真人演绎、现场互动等形式,将白居易笔下的雁塔题名、李白的醉酒吟诗等历史文化场景生动呈现,自2018年以来持续成为西安旅游的“顶流”。
西安太古里: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对话
2023年开工的西安太古里项目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项目占地面积约1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6.9万平方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文物保护需求,经过专业考古流程和上级文物部门审批,力求在现代商业发展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西安都市圈发展的灵魂
文化传承不仅是西安都市圈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其独特优势。通过文化传承,西安都市圈正在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提升城市品质: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
促进文旅融合: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文化传承项目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促进了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文化传承的新高度
西安都市圈的文化传承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但随着《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西安都市圈有望成为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典范。
未来,西安都市圈将继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路径,以传承和保护城市文脉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通过文化传承,西安都市圈将建设成为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圈,为世界提供一个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相融合的中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