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必打卡:新羊城八景之陈家祠
广州必打卡:新羊城八景之陈家祠
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
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是清代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宗族在广州合资建设的合族祠。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落成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历经130余年沧桑,如今已成为广州一张亮丽的历史文化名片,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建筑布局与装饰艺术
陈家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结构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以“聚贤堂”为中心,整体布局左右对称,厅堂厢房相间,以连廊相连,气势雄伟。
最令人称道的是其精湛的建筑装饰艺术。陈家祠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以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和彩绘为代表的“岭南七绝”工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
木雕
木雕是陈家祠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坨墩、斗拱、檐板、雀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这些木构件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
砖雕
陈家祠的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在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还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院内还有26幅墀头砖雕,既有“姜子牙拜将”“群英会”等历史故事,又有“喜鹊登梅”“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
灰塑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陈家祠堂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屋脊上的灰塑,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
文化传承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祠曾作为“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之后到1959年成立“广东民间工艺馆”,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几经风雨,光彩依旧。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共计2万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
为了保护这座百年古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建设了“古建筑安全动态监测系统”,形成“陈家祠文物预防性保护智能监测平台”,实现古建筑结构安全动态变化情况的信息化、实时化;针对白蚁危害问题,2017年底陈家祠引入白蚁病害监测系统,布置监测点122个,至2020年增加至160个监测点,成功将白蚁拦截在古建筑以外。
参观攻略
开放时间与门票
- 开放时间:9:00-17:30(17:00停止入场),每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门票价格:成人10元,学生半价,65岁以上免费。
交通指南
- 地铁:1号线或8号线至陈家祠站D出口。
- 公交:多条公交线路可达陈家祠站。
推荐路线
首进正厅→月台→聚贤堂→后进中厅→后进东厅→中进东厅,最后可逛文创店。其中,聚贤堂是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堂内的木雕和彩绘非常精美,是重点参观区域。
温馨提示
- 建议提前预约讲解服务,讲解时间约45分钟,能更深入地了解陈家祠的历史和文化。
- 节假日人流量大,建议错峰参观。
- 陈家祠内没有空调,但有茶歇区可供休息,可以买茶和茶具,也可以看纪录片、休闲品茶。
陈家祠不仅是广州的文化地标,更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无论是欣赏精美的建筑装饰,还是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陈家祠都能给每位到访者留下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