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药材
鹿角: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药材
鹿角是传统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药材,主要来源于马鹿或梅花鹿的已骨化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其性温,味咸,归肾经和肝经,具有多种功效,包括养肝明目、强筋健骨、补肾壮阳等。本文将详细介绍鹿角的功效、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中医中的具体应用。
鹿角的基本属性
- 归经:肾经、肝经
- 寒热指数:28
- 组方排名:444
- 英文名称:Cervus elaphus Linnaeus Cornu Cervi Deer, Antler
- 别名:斑龙角、鹿角
- 药品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花鹿角)、“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 道地药材: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南地区、蒙古
- 生长环境:草原
鹿角的现代中药典籍摘录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现代中药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
鹿角的传统功效
1. 养肝明目
虽然古代典籍中没有直接提及鹿角的明目功效,但通过其活血化瘀、散邪解毒的功效,可以推断其对肝肾阴虚导致的视力模糊、眼干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 强筋健骨
鹿角能治疗恶疮痈肿、逐邪恶气、治疗留血在阴中以及腰脊痛、折伤恶血等症。《千金食治》则强调鹿角能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这直接点明了其增强体质、修复损伤的功效。
3. 补肾壮阳
鹿角能治疗留血在阴中、腰脊痛等症,说明其具有调理肾气、改善男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潜力。《本草纲目》则指出,熟用鹿角“益肾补虚,强精活血”,更直接地说明其补肾壮阳的功效。
4. 止血
鹿角能治疗留血在阴中、小腹血急痛、折伤恶血等症,说明其具有止血兼活血化瘀的作用。《本草纲目》中提到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说明鹿角的炮制方法会影响其功效。
5. 益精
鹿角能“益气”,此“益气”并非单纯指肺气,而是指整体的元气,涵盖了精气的充盈。《本草纲目》更进一步指出,鹿角“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说明炮制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其功效的侧重。
6. 补肾
鹿角能治疗腰脊痛,这正是肾虚的重要症状之一。《本草纲目》则更详细地说明了鹿角的两种用法:生用散热行血,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
7. 强筋骨
鹿角能治疗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千金食治》中提及鹿角“益气力,强骨髓,补绝伤”,说明其不仅能增强体力,还能修复受损的骨骼与骨髓。
8. 利水消肿
鹿角能治疗恶疮痈肿,说明其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疏》更进一步指出鹿角“鹹能入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说明其消肿的机理可能与其温通血脉,化解瘀滞相关。
9. 补气
鹿角能“益气”,并能治疗诸如恶疮痈肿、腰脊痛等症,这些症状的产生往往与气血不足、脏腑虚弱有关。《神农本草经疏》则更进一步阐述了其补气的机理:“属阳,补阳故又能益气也”。
鹿角的古代典籍记载
- 《本草纲目》:鹿角具有散热、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及驱除邪气的效果。经过烹煮或加工后的鹿角,其作用转变为补肾壮阳、滋补虚弱,同时还能增强体力并活化血液。
- 《神农本草经》:鹿角主要用於治疗严重的皮肤病变如恶性疮痛和肿胀,它能驱除体内的邪恶之气,同时也能处理妇女留在阴部的瘀血问题。
- 《神农本草经疏》:鹿角在生长期时,味道偏鹹且性質溫和,主要功效在於散發熱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並有驅散不正之氣的作用。
- 《千金食治》:将鹿角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大约是一个方寸匕的大小,每日服用三次,可以增强体力,强化骨髓,并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补充损耗的能量。
- 《名医别录》:鹿角可以缓解小腹部的急性疼痛,特别是因为血液问题导致的痛感。对于腰脊部位的疼痛也有舒缓效果。若有跌打损伤或是骨折的情况,鹿角能帮助去除体内因伤害产生的恶血,也就是瘀血。鹿角还能提升人体的气力,增强体质。
- 《日华子诸家本草》:对于患处有疮痈、肿胀及热毒等症狀,可將鹿角研磨後,與醋混合成膏狀,然後外敷在患處。對於脫精(男性性功能障礙)、尿血等症狀,可將鹿角研磨後用水沖泡飲用。對於小兒的舌鵝口瘡(一種口腔黏膜病變),可以將鹿角燒燙後,用其熱度熨燙患處。在臨牀應用上,鹿角可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
- 《食疗本草》:孟詵提到:對於婦女若有作與人交合之夢的情況,可取用未經充分煅燒的鹿角一小撮(約三指寬度),與清酒一同服用。另外,若女子子宮內有殘餘血液無法排出,以致於生命垂危,可用清酒調和鹿角煅燒後的灰,每次服用約方寸大小的一匙量(方寸匕),每日服用三次,夜間再服用一次。
- 《本草纲目》:鹿角具有散热、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及驱除邪气的效果。经过烹煮或加工后的鹿角,其作用转变为补肾壮阳、滋补虚弱,同时还能增强体力并活化血液。
鹿角的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鹿角的炮制
鹿角片: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取出镑成薄片后晒干。鹿角粉:取镑片研成细粉。《千金·食治》:鹿角,错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变色,暴干,更捣筛。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阴虚阳亢者忌服:鹿角性温热,阴虚阳亢者服用容易耗阴助阳,加重症状。
- 胃火齿痛不宜服:鹿角性质温热,胃火齿痛者服用后可能加剧疼痛。
- 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鹿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无瘀血停留者服用后可能引起出血。
- 阳盛阴虚者忌之:鹿角性温热,阳盛阴虚者服用容易耗阴助阳,加重症状。
- 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禁用:鹿角性温热,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服用后可能加重症状。
- 杜仲为之使:使用鹿角时,可搭配杜仲作为辅助药材。
鹿角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子宫颈恶性肿瘤(子宫颈癌)、腰痛、子宫崩漏、白带、频尿、遗精、痈、耳鸣、月经过多、夜盲、疼痛、须发早白、胎动不安、虚弱、乳腺炎
鹿角含有的化学成分
胶质(Gelatin)、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氮化物(Nitrides)、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