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
世界精神卫生日:如何正确服用安眠药?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关注一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失眠。
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64%的人正在面临睡眠质量欠佳的困扰,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19%。更令人担忧的是,“00后”平均入睡时间已推迟至凌晨0:33,成为熬夜的主力军。
面对如此严峻的失眠问题,安眠药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如何正确使用安眠药,既达到助眠效果,又避免潜在风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生指出,失眠患者应正视安眠药的使用,避免滥用或恐惧药物。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师朱小艳也强调了安眠药的正确服用方法,提醒公众注意不同种类安眠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首先,安眠药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其次,安眠药的使用应遵循“小剂量开始,按需、间断、足量给药”的原则。初始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同时,用药方式应灵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剂量,既保证睡眠质量,又避免过度依赖。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功能损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禁用安眠药物。这些人群在出现失眠问题时,应及时就医,寻求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用药疗程方面,一般建议不超过4周。如果需要长期使用,必须每个月到医院进行定期评估,由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药物依赖。
除了遵医嘱用药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服药期间禁止饮酒,以免加重镇静作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 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特别是在服药初期或剂量调整期间,以确保安全。
-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改善失眠同样重要。
失眠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赖药物。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措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失眠往往与其他精神卫生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关注睡眠质量,实际上也是在关注我们的整体心理健康。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视睡眠健康,科学对待安眠药,用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记住,良好的睡眠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身边的人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