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物拟人画: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意艺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物拟人画: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意艺术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6166425_255783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KGF7IS052693KJ.html
3.
http://ent.people.com.cn/n1/2024/0802/c1012-40290842.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9A04YWZ00
5.
https://www.sohu.com/a/855354135_121106842
6.
https://www.banmo.com/renwu/5626.html
7.
https://www.cnwnews.com/html/culture/cultcrea/2024/1214/18049.html
8.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83482046&knowledgeId=83482060&_from_=&rtag=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6/21/7108612_1126380662.shtml

近年来,“古物拟人画”成为年轻人解读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赋予古代文物神态、情感等元素,这些画作不仅使冰冷的展品变得亲切友善,还拉近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

01

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意

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将古代文物拟人化。比如,一位25岁的画师廉晚灯,就根据两件著名的唐代文物乐器——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和九霄环佩琴,创作了精美的拟人形象。她将琵琶的拟人形象设计为一名唐代的舞女,将琵琶琴身化为人物发型,将螺钿花纹画在人物的衣服上,甚至将玳瑁镶嵌的纹样加入到人物的披帛上,结合敦煌保存的唐代元素,创作了一名唐代飞天形象。这件作品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大量点赞,有网友甚至主动提出想要穿着类似的汉服来拍模仿秀照片。

另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沈墨希,则选择了南京博物院的8件文物进行拟人创作。她将汉代金兽设计成一个抱着金钱豹的小男孩,将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拟人化为一位年轻男子。在创作过程中,她不仅需要了解每件文物的功能、形态、材质和基本特征,还要分析设定拟人人物的气质,并确定色彩搭配和造型。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物和历史的深入学习。

02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拉近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比如,一位1998年出生的游戏原画师小金,就创作了大英博物馆内钧窑瓷器和镂空象牙扇的拟人形象。她用忧伤的表情来表达这些流失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创作者还为这些拟人化的文物设计了小故事。比如,沈墨希就为拟人金兽创作了台词:“敢叫我小不点?敢不敢和我比比力气。”这种充满趣味的设定,让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展品,而是有了温度和情感。

03

从古代到现代的拟人艺术

其实,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情感或行为的拟人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早有运用。比如韩愈的《毛颖传》,就将毛笔拟人化,生动展现了其性状和功用。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文章更鲜活有趣,同时拉近读者与所描述对象的距离。

而现代的古物拟人画,正是这种传统拟人艺术的创新延续。它不仅继承了古代文学中拟人艺术的精髓,更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和数字技术,让这种表达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04

展望未来

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古物拟人画正在从个人创作走向产业化发展。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推出文物拟人化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这种趋势不仅体现了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通过古物拟人画,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这种创新的艺术形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更让历史与现代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创意和艺术,以一种更亲切、更有趣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