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建新生融入校园:西城区历史文化保护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建新生融入校园:西城区历史文化保护的创新实践

引用
网易
15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8HICHV0552UKU4.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5672909_121106842
3.
https://www.sohu.com/a/844752558_121106842
4.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0607/c64387-40252210.html
5.
https://www.sohu.com/a/830311093_163278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878962412337574
7.
https://news.cctv.com/2024/07/27/ARTITiSjLyJPbfB8oFFboIo9240727.shtml
8.
https://peking.bjd.com.cn/content/s6757fd8ee4b06b0a5624099d.html
9.
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749/362751/cs88/436347393/index.html
10.
https://www.ysxiao.cn/c/202105/44541.html
11.
http://zhihuishan.com/weixinview-view-14299.html
12.
https://ysysj.wust.edu.cn/info/1411/19002.htm
13.
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749/362751/cs88/436328649/index.html
14.
http://www.bj.news.cn/20230620/6be62617b0ce4258888be694adf8c88e/c.html
15.
https://www.cactch.org.cn/sdetail.html?id=24&contentId=48

近日,在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4年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其中“古建新生 • 融教育心”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通过将古建筑修缮并融入校园环境,使昭显庙、宝应寺等成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开创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新模式。

01

昭显庙:从文物到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附属小学的昭显庙,是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学校在修缮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古建筑的教育价值。

学校将昭显庙原址与操场整合,恢复了一字琉璃影壁,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开发了特色主题课程群“校园文化探秘行”,包括“一条线”“一间房”“一群人”“一本书”“一棵树”等多个维度的课程内容。

“一间房”课程以昭显庙的变迁为主线,让学生们通过探索古建筑的历史沿革,见证其从庙宇到课堂的现代化转型,深刻体会古建筑在当代教育中的新价值。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体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02

宝应寺:古今交融的校园新空间

始建于唐代的宝应寺,是西城区登莱小学的重要文化地标。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巧妙地将这座千年古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

校园布局上,西部的现代教学楼与东部的古建筑群和谐统一,形成了一座古今交融的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文物建筑作为教学空间,不仅满足了规范办学要求,还开辟了跆拳道教室,升级了计算机教室、科学教室和音乐教室,有效破解了教学空间不足的问题。

学生在这里既能体验现代教学设施,又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一位学生志愿讲解员表示:“在这所学校里读书,我特别自豪。我们既能在现代建筑里上课,又能在古建里上课。这让我更能深刻领悟到学校的‘与自我相融,与他人相融’的理念。”

03

教育创新:让古建筑“活”起来

古建筑不仅是校园里的静态景观,更成为了鲜活的教育资源。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利用八道湾鲁迅家族旧居,开发了特色课程《在〈呐喊〉诞生地读〈呐喊〉》,让学生在历史现场感受文学巨匠的思想魅力。

登莱小学则将国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自主研发《国学》校本课程,以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以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浸润童心。学校提出的“五静”教育要求,从课堂、课间、阅读、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做儒雅现代人”的培养目标。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古建筑焕发新生,更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正如一位毕业生所说:“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走过高中时代,希望讲研团的每一位朋友都可以站在鲁迅的肩膀上,望得更远。”

04

未来展望: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持续探索

“古建新生 • 融教育心”项目是西城区在历史文化保护与教育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通过将古建筑融入校园教育,不仅有效保护了文物,更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创新。

未来,随着更多古建筑保护项目的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下一代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