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如何崛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如何崛起?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904/c85037-25602338.html
2.
https://shitan.cqnews.net/html/2022-06/10/content_984978931611394048.html
3.
http://www.cq.xinhua.org/20230911/d4f70a2a426e4492b2b2fcec248137eb/c.html
4.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47412960349798927/
5.
http://www.huangpu.org.cn/hpzz/hp202005/202109/t20210916_12378897.html
6.
https://m.krzzjn.com/show-627-71893.html
7.
http://hprc.cssn.cn/gsyj/yjjg/zggsyjxh_1/gsnhlw_1/d11jgsxsnhlw/201411/t20141106_4094492.html
8.
https://www.planning.org.cn/law/news_view?id=15149
9.
http://dangshi.people.cn/n1/2021/0610/c436975-32127534.html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随着战事的迅速扩大,国民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领导机构的安全,同时为持久抗战创造有利条件,国民政府决定迁都。经过慎重考虑,重庆最终被选定为战时首都。

01

重庆:理想的战略后方

重庆之所以被选为战时首都,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是首要因素。这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地势险要。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交汇,不仅提供了天然的水上屏障,还保证了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使其成为理想的战时指挥中心。

与其他备选城市相比,重庆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西安虽然地理位置重要,但靠近前线,容易受到日军威胁;洛阳则地处平原,缺乏天然屏障。相比之下,重庆深居内陆,远离战场,能够有效避免日军的直接攻击,确保政府机构和民众的安全。

02

迁都后的巨变:人口激增与工业崛起

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领文官长吴敬恒、参军长贺耀组及各部部长等官员,乘坐“永绥”号轮船离开南京,前往重庆。三天后,国民政府在武汉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这一决定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支持,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迁都后,重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政府机构、学校、企业以及难民涌入重庆,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据统计,重庆人口由1937年的47万增加到1946年的124万,增加了近3倍。这种人口激增不仅带来了劳动力和消费力,也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工业发展是重庆崛起的重要标志。随着沿海工业的内迁,重庆的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据统计,到1945年,重庆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基地。重庆的机器厂数量从战前的几十家迅速增长到数百家,工人数量也大幅增加。这些工厂生产了大量军火和其他抗战物资,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03

抗战贡献:从指挥中心到后勤基地

重庆不仅是战时的指挥中心,更是抗战的后勤基地。重庆工人冒着工厂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生产军火和其他抗战物资,以保证前线的需要。渝鑫钢铁厂每月仍生产灰口铁140吨,各种钢材100吨。豫丰纱厂工人每日三班开工,1939年产纱上万件。重庆的43家小皮革厂每年生产皮革10万张,承制军用皮件80万件。重庆的中小型织布厂生产的土布保证了军服的供应。

此外,重庆还承担了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川江成为保障抗战运输的主干线。民生公司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1925年创办的轮船公司,主要经营长江内河航运。全国抗战开始后,卢作孚在上海致电民生全体员工说:"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开始了!"他号召职工,动员起来参加抗日战争,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做民族的精英。1937年8月至9月,民生公司集中所有船只,将数万名出川抗日的川军运送出川。接着又承担了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撤退的国民政府机关人员、内迁的厂矿物资和学校师生的运输任务。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卢作孚指挥民生职工靠着24艘轮船和租用的千余只木船,只用了40天的时间,终于抢在川江枯水季节到来之前,将撤退到宜昌的9万多吨轻、重工业机器设备和滞留在宜昌的3万多伤兵、难童全部运送入川。卢作孚以一位从未参加过战争的实业家的身份,指挥完成了宜昌大撤退,创造了奇迹。宜昌沦陷后,三斗坪(今湖北宜昌市西,长江西陵峡中部南岸,现是三峡大坝所在地)成为重庆大后方与抗日前线联系的枢纽。重庆至三斗坪运送军队和武器、弹药、军粮等作战物资,三斗坪至重庆运送前线伤员的任务,又由民生公司承担下来。民生公司职工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1939年至1945年,民生公司有117人献出了生命,还有76名船员受伤致残。

重庆人民还广泛开展了献金、献机和慰劳活动。1938年12月18日,刚从武汉到重庆的《新华日报》,根据周恩来、董必武的指示,组织开展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义卖献金活动。由3000多人组成的义卖队伍活跃在全市大街小巷。当日卖报所得及广告收入,全部递交中央银行转献国民政府,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献金运动的不断高涨。1940年,全市参加献金活动的有数十万人。从老人到儿童,从工人到学生,都参加了这一活动。一位工人一次献金80元,相当于他40天的工资。北碚一位年仅10岁的学生捐出他积蓄的糖果钱4元2角3分。1944年7月,在重庆100万市民的献金运动中,仅7月5日至11日的一周时间中,全市献法币8500万元,创全川的最高纪录。在1945年献金活动中,重庆人民共捐法币31.4亿元,捐粮2万石,献军鞋35万双,军袜40万双。

重庆人民还成立了"献机委员会",开展捐献飞机运动。1940年冬,合川各阶层人士联合发起"帮助政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献机活动。合川人民节衣缩食,只用3个月时间就筹集捐款法币45万多元,购置了3架战斗机献给国家。1941年5月30日,合川举行了隆重的爱国献机命名典礼,以"合川一号""合川二号""合川三号"命名的3架战斗机飞临县城上空,接受合川人民的检阅。1943年,重庆妇女界发起"妇女号"飞机捐献运动,当年献飞机13架。此外,重庆人民广泛开展了写慰问信、组织歌咏队到前线和后方医院慰问演出等活动,以慰劳前方抗战将士、伤员以及抗战军人家属。

04

历史意义:从陪都到西南中心

迁都重庆的决策,对整个抗战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确保了国家领导机构的安全,使国民政府能够持续有效地领导抗战。其次,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源,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统计,到1945年,重庆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支撑抗战的重要基地。

此外,重庆在抗战期间还发挥了重要的统战作用。许多民主党派和进步团体在此成立或活动,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重庆不仅是一个军事战略中心,更是一个政治和文化中心。

国民政府选择重庆作为战时首都,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它不仅确保了政府机构的安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极大地推动了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其历史意义深远而重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