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愤怒如何掩盖了你的悲伤: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愤怒如何掩盖了你的悲伤: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9353879_121124788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亲人离世、感情破裂、事业受挫等令人悲伤的时刻。然而,很多人往往选择用愤怒来掩盖内心的悲伤,这种情绪的压抑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心理困扰。本文将探讨悲伤的本质,揭示愤怒背后隐藏的悲伤,并提供实用的应对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释放内心的情感。

什么是悲伤?

悲伤与伤心、抑郁、内疚、麻木和愤怒等情绪有关。当遭遇人生悲剧时,我们蜷缩身体,我们心如刀割,悲伤和与之相关的感受让我们无法动弹……

当然,与其它情绪一样,悲伤也会随着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而有所变化。体验悲伤时,你是否有过这些感受?

  • 你或许更倾向沉默和静止,而不是参与和行动;感到愁容满面、四肢倦怠,像一颗磁铁被牢牢地吸住无法动弹。
  • 又或许会因为哭泣、想哭或只是不想睁眼,感到眼睛周围紧张。
  • 沉浸在悲伤中时,我们可能会被带到过去的丧失事件中,再次体验伴随而来的伤害和悲痛。

你可能渴望睡眠却难以入睡,感到身心俱疲,也可能食欲时高时低,引起肠胃不适,还可能感到胸口或喉咙,有轻飘或沉重感。

尤其,当我们疏于坦诚处理那些源自丧失的悲伤时,情况更是如此。意识上,我们可能会幻想未来,脑补自己将如何面对丧失的痛苦。

“世间红尘为何怨恨奔流不息,却不愿过问、看见和承认我们的悲伤呢?”

其实,悲伤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即使有其他人支持我们。因此,我们可能会试图用最小化或自觉抑制的方法来避免悲伤。我们可能会沉浸在各种活动中,从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匆忙地用替代品来处理失去的东西。

比如,我的邻居在她的狗去世后的第二天领养了一条新狗,即使这条新狗是同一品种,她仍给它取了与去世的狗相同的名字。

然而,不被承认的悲伤寻求被承认,只会加剧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弗洛伊德曾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它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压抑的悲伤会导致——情感麻木、低度抑郁、精力减退和动力下降。严重时,它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甚至恐慌发作,并引发心脏问题。

躲在愤怒背后的悲伤

武志红曾说:“悲伤,是非常令人难受的情绪,我们普遍抵触悲伤。”对许多人来说,愤怒能将注意力从悲伤中转移。愤怒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情绪。意识上,它能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那些我们认为会激怒我们的情况或人。实际上,使用愤怒转移注意力,能够保护自己免受悲伤带来的剧烈痛苦。

我曾在失去挚爱、被伴侣抛弃、身陷疾病或意外而无法追求梦想的人身上观察到这种愤怒。也听过很多故事涉及亲密关系中的愤怒,这种愤怒会占据当事人的注意力,使其无法放下对伴侣的期待。

亲密关系中,一些人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一直对伴侣怀有愤怒,无论是在情感上或身体上的亲密关系、共处时间、育儿方式还是财务管理方面。

通过保持愤怒,这些人回避了因承认价值观差异,注定导致关系破裂而固有的悲伤。我们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对待感到愤怒。

比如,开车时被前方的司机插队;比如,购物时收银员计算错误;比如,开会时合作方迟到或怠慢……

即使这类情形,我们可能都不愿意放低期望,认为别人应该如我们所愿。

如何应对悲伤

一、觉察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愤怒可能会掩盖悲伤。听听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是否有这些“声音”:

  • 更加易怒·焦虑
  • 躯体症状,如:头痛、消化不良
  • 肌肉紧张问题
  • 与自我脱节,如:麻木、感受不到需求和欲望
  • 更加孤独和抑郁
  • 亲密情感减少
  • 强迫或成瘾行为

二、允许

健康地应对悲伤取决于我们有多强的韧性以应对丧失之痛,这包括接受悲伤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情绪。

三、接纳

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一些方法“接纳悲伤”,培养应对悲伤的“复原力”:

  1. 认识到我们共同的人性。生活是艰难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丧失之痛,允许自己悲伤,悲伤意味着我们允许自己去关心自己。
  2. 参与写作,例如:用日记来描述你的经历。
  3. 与你信任的人倾诉,他可以在你身边,只需倾听,无需解决任何问题。

  1. 敞开心扉悦纳自己,特别是通过自我关怀活动和自我同情冥想练习,视频网站上有很多这样的练习。
  2. 写一封信给你痛失的挚爱。
  3. 写一封充满同情的信给痛苦的自己。
  4. 警惕“失控”的愤怒,即转向他人或自己的愤怒。
  5. 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

☕最后的话:

曾奇峰曾说:“哀伤会使我们暂时软弱,但却可以使我们在将来真正变得坚强和乐观。”是啊,人生漫漫,悲伤并非只需经历一次。

即使我们的悲伤被完全承认和接受,它依旧可能会终身伴随我们。通过承认和接受悲伤,我们受到悲伤的影响会更轻微、迟缓,而非剧烈。即使斯人远去,我们也会将最有意义的关系铭记于心,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而停止挂念。

试着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可以在悲伤中再待一会。”悲伤是可以的,哭泣也是可以的。我想,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正处于悲伤之中,疗愈就已经开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