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打卡:万国建筑博览群探秘
外滩打卡:万国建筑博览群探秘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各种建筑风格,更承载了上海的历史记忆。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到低调奢华的华尔道夫酒店,每一座建筑都写满了故事。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建筑迷,外滩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打卡胜地。
建筑群概况
万国建筑博览群位于上海市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全长1.5公里。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上海作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历史见证。建筑群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重点建筑详解
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至8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现为华尔道夫酒店)建于1910年,是外滩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建筑为横直线条三段式处理,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的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
有利大楼
有利大楼(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据说钢框架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订制。大楼高6层,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式柱,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
日清大楼
日清大楼(现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25年,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现为元芳大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参观攻略
最佳游览路线
推荐游览路线:外滩源(圆明园路)→外白渡桥→黄浦公园→外滩历史纪念馆和人民英雄纪念塔→陈毅广场→金融广场→外滩信号台广场→金陵东路轮渡过江→浦东陆家嘴
打卡建议
- 白天 vs 夜晚:建议在傍晚时分开始游览,这样既能欣赏白天的建筑细节,又能拍摄夜景。建筑群的景观灯一般在夏季19:00-23:00开放,冬季为18:00-22:00。
- 拍摄地点:外白渡桥、观景平台、证券博物馆、邮政博物馆等都是热门打卡点。北外滩区域的国际港务大厦、乍浦路桥等地也有很好的拍摄角度。
- 注意事项:部分建筑内部需要预约参观,如东一美术馆等。建议提前做好准备。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不仅是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了解上海历史的绝佳去处。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百年沧桑与现代繁华的交织。无论是建筑细节的考究,还是历史故事的厚重,这里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