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DIY:和孩子一起搓出团圆味
元宵DIY:和孩子一起搓出团圆味
元宵节即将到来,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美味的元宵吧!揉面粉、搓成圆滚滚的元宵,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乐趣。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快来报名参加新华书店的元宵DIY活动,在灯火辉煌中欢庆团圆的美好时刻!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亲子DIY元宵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 经典黑芝麻汤圆
食材:糯米粉,黑芝麻,白砂糖,橄榄油。
做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放入橄榄油和白砂糖做成馅料备用。
2.糯米粉加适量温水和成面团,面团以软硬适中不粘手为宜。
3.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
4.将糯米剂子在掌心揉成圆球。
5.将圆球压扁,取适量黑芝麻馅放入,将面皮逐渐捏拢,再放入掌心搓成球。
6.起锅烧水,水沸时下入汤圆,煮至浮起就可以了。
- 紫薯红枣元宵
食材:糯米粉,紫薯,红枣。
做法:
1.紫薯切块蒸熟,红枣大火煮熟。
2.紫薯压成泥,红枣去皮去核压成泥,紫薯泥和红枣泥搅拌均匀做成馅备用。
3.将糯米粉放入笸箩,取适量紫薯红枣馅搓成小球,放入糯米粉中滚动,均匀的裹上面粉。
4.滚好一层面粉后放入清水中沾湿(制作小技巧:清水可以换成牛奶、酸奶哦),增加面粉粘性,反复重复几次。
5.起锅烧水,水沸时下入汤圆,煮至浮起就可以了。
宝宝吃元宵要注意哪些
元宵大多是糯米做的,粘性高,不易消化,很容易粘在食道造成吞咽障碍,而且馅料中大多加了糖,所以1岁以下的小宝宝不建议吃元宵,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吃元宵了,但也不建议多吃。
元宵的馅料十分丰富,花生等坚果类的元宵不利于宝宝咀嚼,豆沙、芝麻馅的元宵利于宝宝咀嚼,给宝宝吃的话可以优先考虑。
最后,刚出锅的元宵即使外面面皮不烫了,可里面还可能很烫,所以给宝宝吃元宵要防止烫伤宝宝口腔食道,不能让宝宝吃整颗元宵,建议把元宵用筷子夹成两半喂给宝宝吃。
这个元宵节,一家人一起自制元宵吧,团团圆圆做元宵,喜气洋洋赏花灯,欢欢喜喜过大年!
活动的亮点和特色
文化传承:通过DIY元宵,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亲子互动:活动设计了多个亲子互动环节,如共同制作元宵、分享制作心得等,增进亲子关系。
教育意义:在制作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到食材的搭配、比例的控制等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安全卫生:活动将提供一次性手套等卫生用品,确保制作过程的安全卫生。
参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亲子关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能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培养孩子能力:通过动手制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享受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制作美食的乐趣,留下美好的节日回忆。
元宵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次让家人团聚、让亲子互动的绝佳机会。让我们一起走进新华书店,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元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亲子互动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