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首环”将开通,29站尽显岭南非遗风韵
广州地铁“首环”将开通,29站尽显岭南非遗风韵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又称“首环”,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首条地铁大环线,全长44.2公里,贯穿5个中心区,沿线29个车站全面融入岭南非遗元素,将为乘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芳村站的非遗设计主题为“粤绣锦华”。
"11”这一数字作为轻量化文化图腾贯穿十一号线。
走进广州地铁十一号线芳村站,融入非遗元素设计的“11”数字文化图腾、展示墙、出入口标识遍布站厅。12月12日,即将在年底开通的广州地铁“首环”11号线地铁站内部首度公开,这条贯穿广州5个中心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29个新建车站设计全面融入岭南非遗元素,将地铁站作为城市文化的展示橱窗,借助交通大客流,让岭南非遗文化走入寻常生活。
地铁十一号线是广州、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大环线,号称“换乘之王”。全线全长44.2公里,31座车站中26座为换乘站,其中16座与既有线路换乘,串联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5个中心区,涵盖岭南特色饮食、文化、商贸、景区等。
线路“合围”圈出了广州的“黄金中心”,把几乎整个越秀区收入囊中、完整覆盖天河中央商务区建成区(珠江新城+天河北),同时穿过多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功能组团,连接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两大重要交通枢纽,串联白鹅潭、琶洲、金融城、天河北等重要商务圈和重点发展片区,扩大了对广园路、芳村大道、新滘路等多条地铁覆盖不足的重要道路沿线的地铁覆盖。
当下,轨道交通已成为广州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交通巨大的客流流量,让地铁站成为提高城市文化曝光度的平台。近年来,广州地铁已陆续推出“羊角影像馆”、地铁站图书馆、“拾光音乐厅”等地铁文化品牌,将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展厅,在提供交通出行服务的同时,也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一条地铁线让乘客认识一座城市,体验一种文化和生活,因此把非遗元素以及特色文化、人物、环境呈现在站内。”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工程总承包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昕介绍,“一线一城一粤海,一环一府一岭南”是地铁11号线的文化定位。
线路分别从越秀、天河、海珠、荔湾、白云5个区各选取1个站点作为非遗重点站,即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琶洲站、芳村站、中医药大学站,每个站点选择均有考量。其中,广州火车站是旅客来穗第一站,也是人们认识广州的第一站;广州东站是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的起始站,也是广州对内联系、对外开放的窗口;琶洲定位为广州的会展中心区,是向世界展示广州形象的重要站点;芳村的历史悠久,未来将规划成为广州的西翼CBD,也是连通佛山、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中医药大学站西朝白云新城,南通广州火车站,北临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也与岭南传统医药相呼应。
非遗元素贯穿新建车站设计
在芳村站,大幅的广珐琅工艺展示板已经安装上墙,集纳广绣、广雕、五羊、木棉花等元素共同呈现岭南风韵,艺术品展示墙框架正在搭建中。区别于现有地铁站的出入口标识,芳村站的出口标识设计加入非遗元素,既美观又醒目。
“芳村站的非遗主题为‘粤绣锦华’,文化图腾采用了‘五羊衔五穗’和‘广雕窗花’作为主要元素。站厅橱窗重点展示了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和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广雕。”王昕介绍,站厅内共设有两组文化展示橱窗和一组艺术品展示橱窗,出入口标识也同步植入了非遗元素,使整个车站的设计风格更统一,别具一番岭南韵味。
其余四个非遗重点站的主题分别为琶洲站“粤舞升平”、中医药大学站“粤药仁心”、广州东站“粤韵芳华”以及广州火车站“粤彩鎏金”,分别在广州的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中选取粤剧、广彩瓷、广东醒狮、传统医药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融合设计,与芳村站相类,均设计了文化展示橱窗、艺术品展示墙、LED多媒体展示屏等不同的展示形式。除以广珐琅工艺制作的展示板外,艺术品展示墙将展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品实物。
在5个非遗重点站外,另外24座新建车站(员村和天河公园站为既有站,非新建车站)同样设置了非遗元素,在设计理念上,以“11”这一数字作为轻量化文化图腾贯穿十一号线。其中,非遗重点站的文化图腾主要选取了“五羊衔五穗”的元素,而标准站则融入“衣、食、住、行、景、史、商、学”八大范畴的岭南特色。图腾元素也同步植入到出入口标识橱窗中,以达到整体一致的效果。
“换乘之王”创下多个建设之最
相比其他在建的地铁新线,车站设备多、施工体量大是十一号线的显著特点,创下多个广州地铁建设之最。
据统计,地铁十一号线总装修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需安装的各种设备达154571台(套),其中,站台门设备2560台、通风空调设备18153台(套)、自动化专业63209台(套)、综合监控3205台(套)、供电及低压设备65394台(套),是普通线路的3到4倍。
以电扶梯为例,根据施工计划,地铁十一号线线路开通时共有630台电扶梯设备投入运营,包括电梯89台、扶梯541台,这相当于三至四条普通地铁线路的电扶梯数量,在国内地铁建设、运营中也较为罕见;在热滑试验期间,地铁11号线正线28个区间、54条路径的热滑试验也刷新了广州地铁新线热滑纪录。
如何协调众多的设备生产供应商如期完成供货任务,成了地铁建设者们必须统筹克服的难题。为此,广州地铁联合广州地铁咨询、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梳理,制定设备生产、运输、安装、调试的作战图,相关工序安排甚至细化到分钟。此外,通过提前储备物料生产、缩短生产周期、严控设备质量、强化设备到货现场巡检等方式,确保全线设备如期到货。
装修方面,为了凸显环线这一概念,十一号线的装修方案提取了“环”作为符号特征,具备条件的车站站厅均在天花中央形成金穗色的圆环。“然而安装这个‘环’却并不简单。”广州地铁建设公司十一号线机电工程师邓忻提到,“由于圆环形天花每一块组件曲率并不一致,因此材料的生产难度和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传统的加工工艺多适用于批量生产,而圆环及其周边的天花在弧度和长度上都是唯一的。”为此,地铁建设者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装修材料进行建模,精确计算其尺寸和弧长,再利用设备进行切割、冲孔、打磨。每一块组件都拥有唯一的编号,安装时严格按照编号进行安装,保障安装的精细度。
目前,地铁11号线机电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全线正在加紧开展各项设备调试。广州地铁集团宣传部陈子昕表示,由于十一号线广州火车站主体及附属位于国铁广州火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范围内,广州东站南站厅及相关出入口位于国铁广州火车东站地块范围内,因配合国铁改造需要,上述两座车站部分站厅及出入口、风亭等附属设施需延缓建设,年内线路开通时将无法满足开通条件,届时列车将实施不停站通过。
广州地铁“首环”开通在即,令人拭目以待。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