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味道和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从火树银花到灯火阑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味道和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从火树银花到灯火阑珊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4QHNBPV0521SD3U.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3%E6%9C%88%E5%8D%81%E4%BA%94%E5%A4%9C/233086
3.
http://tv.cctv.com/special/zhsc/qyayxxqj/index.shtml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7%8E%89%E6%A1%88%C2%B7%E5%85%83%E5%A4%95/2582543
5.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51aa3a553057.aspx
6.
http://m.shangshiwen.com/59867.html
7.
https://www.tkww.hk/a/202010/13/AP5f850fcce4b057813e0d84b6.html
8.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35556de98491.aspx
9.
https://afterschool.com.hk/blog/372-dse-%E4%B8%AD%E6%96%87-%E9%9D%92%E7%8E%89%E6%A1%88%E5%85%83%E5%A4%95-%E8%AA%9E%E8%AD%AF/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正月十五日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认为“夜”为“宵”,因此将这一天称为“元宵”。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赏灯、猜谜、吃元宵等,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描写元宵节的经典之作,它们分别展现了唐宋时期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堪称文学史上的双璧。

01

苏味道笔下的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描绘了初唐时期元宵节的盛况: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首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以瑰丽的意象勾勒出元宵夜的璀璨景象。“火树银花”形容灯火辉煌如同树木开满了银色的花朵,“星桥铁锁”则指城门上的铁锁开启,象征着宵禁的解除。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灯火的绚丽,更暗示了节日的自由与欢乐。

颔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暗夜中若隐若现,而明月仿佛也在追逐着欢庆的人群,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

颈联“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则聚焦于人的活动。游行的歌伎们打扮得如同盛开的李花般艳丽,边走边唱着《落梅》等歌曲,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尾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点明了元宵节的特殊性。金吾是负责宵禁的官员,而在这特殊的夜晚,宵禁被取消,人们可以尽情欢庆。诗人希望时间能够放缓脚步,让这美好的时光延续得更久一些。

02

辛弃疾眼中的元宵节:灯火阑珊处的邂逅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以更加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宋时期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满城的灯火比作千树繁花,将坠落的烟花比作星星之雨,形象地展现了元宵夜的绚丽多彩。

“宝马雕车香满路”则通过描写贵族们的豪华马车,展现了节日的奢华与热闹。凤箫的乐声、玉壶的光影、鱼龙百戏的表演,共同构成了一个欢乐喧腾的夜晚。

下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描绘了观灯女子们的美丽与欢愉。她们头戴装饰,笑语盈盈,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生机。

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通过寻找意中人的过程,展现了元宵节的浪漫氛围。这几句词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场景,更蕴含了对理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期待。

03

两首诗词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苏味道的诗和辛弃疾的词虽然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但各有特色。苏诗以工整的对仗、华丽的辞藻见长,展现了初唐时期元宵节的盛大与辉煌;辛词则以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比喻取胜,展现了南宋时期元宵节的繁华与浪漫。

从文化内涵来看,两首诗词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同时,诗词中对灯火、歌舞、游人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04

结语

苏味道和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虽然相隔数百年,但都展现了元宵节独特的魅力。从初唐到南宋,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在变,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团圆幸福的期待始终未变。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如何在节日中寻找欢乐与慰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