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新规:厨余垃圾分出率再创新高
北京垃圾分类新规:厨余垃圾分出率再创新高
2020年5月1日起,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北京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的大幅提升。
厨余垃圾分出率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2月,北京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3541吨,分出率为19.61%。这一数据较条例实施前有了质的飞跃。以石佛营东里128号院为例,通过安装垃圾分类智能驿站,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后可获得积分奖励,小区垃圾正确分出率高达90%以上。顺义区江山赋社区的厨余垃圾从最初的不足一桶,增长到如今的7桶之多。
创新举措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北京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积极探索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海淀区东升镇观景园小区引入“人工智能监督员”,通过监控摄像头对混投、错投行为进行自动提醒。昌平区百善镇在多个社区垃圾桶站安装视频监控和语音播报装置,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提升分类准确性。
2023年,北京建成全市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兴区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同时,北京还探索建立了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屏观全程”。该平台集纳了居民管理、非居民管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六大业务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垃圾清运情况,确保分类努力不白费。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
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和创新实践,垃圾分类正在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据统计,北京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映垃圾分类问题的数量较4年前下降了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94%。
未来展望:向“更精细”延伸
北京正在探索将垃圾分类向低值可回收物延伸。目前,全市已有150个街道乡镇率先试点低值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此外,北京还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目标是让垃圾分类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全民参与,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正朝着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北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