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亿美元蒸发!美国失业潮汹涌来袭
16万亿美元蒸发!美国失业潮汹涌来袭
新冠疫情预计将给美国造成约16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是金融危机损失的四倍多,凸显了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失业率攀升:经济困境的晴雨表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已升至4.2%,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一数字虽然看似不高,但考虑到美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这意味着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
更令人担忧的是,就业市场的疲软远不止表面数据所显示的那样。2025年1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当月仅新增14.3万个就业岗位,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6.9万个,也远低于2024年12月的30.7万个。就业市场的快速降温,反映出美国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
企业层面的裁员潮更是印证了就业市场的低迷。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亚马逊承诺2025年资本支出1050亿美元,微软为800亿美元,谷歌为750亿美元,Meta(脸书)为650亿美元。然而,这些承诺似乎未能提振市场信心,投资者担心行业即将面临重大洗牌。
政府部门同样未能幸免。美国联邦政府总负债已逼近36.5万亿美元,利息支出成为政府主要开支项。为应对财政危机,政府启动了大规模裁员计划。教育部被撤销,美国国际开发署被摘牌,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被要求大幅裁员,国防部也面临拨款减少的压力。
公共卫生危机:经济困境的催化剂
公共卫生危机,尤其是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贫困率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首次上升,弱势群体承受了不成比例的收入损失。
疫情导致的收入损失暴露并加剧了经济脆弱性。在危机前,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中超过50%的家庭无法在收入受损的情况下维持三个月以上的基本消费。企业的现金储备平均只能支撑不到55天的开支。在疫情冲击下,许多本已负债累累的家庭和企业陷入更深的困境。
企业层面的冲击尤为明显。规模较小的企业、非正规企业以及难以获得正规信贷服务的企业遭受的收入损失更大。疫情开始时,大型企业拥有可以应对65天开支的资金,而中小微企业则分别只能应对59、53和50天。在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酒店餐饮、零售和个人服务等行业中,中小微企业所占比例尤其显著。
政策应对与未来展望
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应对措施。这些政策包括直接收入支持、债务延期和中央银行资产购买计划等。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危机影响,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政府债务水平全面上升,进一步引发了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2020年有51个国家(包括44个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债务风险评级被下调。财政、货币和金融部门政策的良好设计可以抵消或减少各部门之间相互交织的风险,将恶性的“末日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美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美联储需要在降息以刺激经济和控制通胀之间做出艰难抉择。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计划能否真正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仍有待观察。而高企的政府债务,将成为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这场由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经济困境,不仅考验着美国的政策制定能力,也引发了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深刻思考。如何在应对短期危机的同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是美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