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东垣与张仲景的中医古方:枳术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东垣与张仲景的中医古方:枳术汤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4%BB%B2%E6%99%AF/6656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B3%E6%9C%AF%E6%B1%A4/10026249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1129781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9D%B2/1097662
5.
https://www.xuexi.cn/2a6f916403339317830eaf739500aa1a/18946f750bd31d919c3d180fa602ca8e.html
6.
https://tcmcentre.com/blog/%E6%9E%B3%E6%9C%AF%E6%B1%A4%E5%8F%8A%E5%85%B6%E7%B1%BB%E6%96%B9%E6%8E%A2%E8%AE%A8/
7.
http://www.jjckb.cn/2021-03/11/c_139802511.htm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4%BB%B2%E6%99%AF
9.
http://218.28.6.71:81/Qikan/Article/Detail?id=7000752799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8/14/4806271_1126523088.shtml
11.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41153&Type=bkzyb&SubID=117518
12.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8b685301948.html

枳术汤是中医经典方剂,最早见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经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发展改良,成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剂。本文将探讨张仲景与李东垣对枳术汤的研究贡献,以及该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01

张仲景的枳术汤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其中,《金匮要略》记载了枳术汤的原始配方。

张仲景的枳术汤由枳实和白术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病症。《金匮要略》中描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此方中,枳实用量倍于白术,具有行气散结除饮的作用,而白术则健脾燥湿利水,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体现了张仲景对脾胃病机的深刻认识。

02

李东垣的改良与发展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师从张元素。他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了枳术丸,对张仲景的枳术汤进行了改良。

李东垣的枳术丸将白术的用量增加到枳实的两倍,更注重补脾益气。方中白术二两,枳实一两,研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这种改良体现了李东垣对脾胃虚弱的重视,他认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因此在治疗时更强调补益脾胃。这种配伍特点为补消兼施,补重于消,寓消于补。

03

现代医学应用

枳术汤及其改良方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表明,枳术汤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适用于治疗胃下垂、慢性胃炎、心源性水肿、术后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子宫下垂、胃癌等多种疾病。

现代医家在使用枳术汤时,常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加减。例如,对于胃下垂可加柴胡、佛手、郁金;慢性胃炎加香附、扁豆、佛手;心源性水肿加麻黄、细辛、大腹皮、干姜;术后便秘腹胀加槟榔、厚朴、牵牛子、桃仁等。这些加减变化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性。

04

结语

张仲景与李东垣对枳术汤的研究和发展,展现了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从最初的行气消痞到后来的健脾消痞,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在枳术汤的演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古方不仅在古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中药古方的魅力在于其历经千年仍能有效应对现代疾病,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