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年阿波菲斯逼近!地球如何接招?
2029年阿波菲斯逼近!地球如何接招?
2029年4月13日,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从距离地球表面不到19,000英里的地方掠过,这个距离比许多卫星的轨道还要低。这颗直径约370米、质量达4.6×1010千克的小行星,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它以古埃及混沌与破坏之神命名,曾被预测有撞击地球的风险,虽然最新计算显示其100年内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其潜在风险仍不容忽视。
国际应对方案:从DART到“伴飞+撞击+伴飞”
面对小行星威胁,国际社会已经采取行动。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狄莫弗斯的小行星,使其绕迪蒂莫斯公转的周期发生了改变。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动能撞击技术改变小行星轨道的尝试,为未来可能的行星防御任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也在积极布局小行星防御体系。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七号任务副总设计师唐玉华介绍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该方案创新性地采用了“伴飞+撞击+伴飞”模式:首先发射一颗伴飞卫星对目标小行星进行详细观测,随后释放撞击器实施动能撞击,最后伴飞卫星继续监测撞击效果并开展科学探测。这种“观测-干预-评估”一体化的设计,能够更精确地评估撞击效果,为未来实际防御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行星防御系统建设加速
近期,中国在小行星防御领域动作频频。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发布招聘信息,专门设立“行星防御岗”,计划招募3名专业人才。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对新发现的2024 YR4小行星可能威胁的回应。据悉,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在2032年与地球发生直接碰撞的概率已从1%上升到2.3%。中国此举表明,面对潜在的太空威胁,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完善的行星防御体系。
202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9年阿波菲斯的近距离飞越,虽然带来了潜在威胁,但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次飞越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近地小行星的特性,为未来可能的防御任务积累经验。同时,这也提醒国际社会,加强行星防御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面对宇宙中的未知威胁,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正如中国国家航天局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所强调的,近地小行星防御关乎全人类命运,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共享数据、联合研发和协同行动,人类才能更有效地应对来自太空的挑战,守护地球家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