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贺子珍:一场由偏见引发的精神病院噩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贺子珍:一场由偏见引发的精神病院噩梦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4OG66P05566687.html
2.
http://news.cctv.com/science/20080228/104595_4.s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0AMRMF05438YHE.html
4.
http://news.sina.com.cn/cul/2004-11-25/1131.html
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2-11/1138846285.html?from=wap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D7SCO430556561T.html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A3RR5P0523IM8O.html
8.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01-21/1536269.shtml

1937年,贺子珍以“文云”的化名踏上苏联的土地,开始了她长达九年的异国生涯。这位曾被誉为“永新一枝花”的革命女英雄,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异国他乡经历一场如此荒诞的磨难。

一场由偏见引发的悲剧

1943年,时任国际儿童院院长的玛尕洛夫对贺子珍产生了深深的偏见。这位对中国孩子总是另眼相待的院长,在一次关于照顾女儿李敏的问题上与贺子珍发生激烈冲突。贺子珍性格直爽,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她与玛尕洛夫据理力争。然而,这却成为了玛尕洛夫将她送入精神病院的借口。

在精神病院里,贺子珍遭受了非人道的待遇。她被迫剃光头发,每天被注射大量镇静剂。起初,她还试图反抗,但院方却将她的反抗视为“病情严重”的证据,加大药物剂量。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表面配合治疗,以减少伤害。

三年的黑暗岁月

在精神病院的三年多时间里,贺子珍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她被完全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甚至无法见到自己的女儿李敏。为了寻求帮助,她曾尝试写信给莫斯科共产国际的东方部,但信件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重获自由的曙光

转机出现在1946年夏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王稼祥与夫人朱仲丽来到莫斯科治病。他们得知贺子珍的遭遇后,立即向苏方提出交涉。起初,苏方以贺子珍精神状态不佳为由拒绝释放。但王稼祥夫妇没有放弃,他们坚持要求将贺子珍转送到莫斯科治疗。

经过不懈努力,苏方终于同意将贺子珍释放。当她走出精神病院的大门时,一位苏联同志陪她来到一家旅馆。在那里,她见到了两年多未见的女儿李敏。母女重逢的那一刻,李敏扑向妈妈,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贺子珍也激动得双泪直流,紧紧地抱住女儿。

真相大白

在莫斯科,贺子珍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她的情绪变得开朗起来,笑声也多了。苏方经过观察,最终确认“贺子珍精神正常,不用再回到精神病院了”。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贺子珍在精神病院表现出的症状更多是长期情绪压抑导致的忧郁状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疾病。她的所谓“精神病”诊断,完全是由于玛尕洛夫的偏见和误解造成的。

1947年,在王稼祥夫妇的帮助下,贺子珍终于回到了祖国。这位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功勋的女英雄,用她的坚韧精神战胜了命运的坎坷。而这段在苏联精神病院的经历,也成为了她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