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帕烈与米星:喀什巴旦木新宠儿
浓帕烈与米星:喀什巴旦木新宠儿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句流传已久的说法,道出了喀什在新疆乃至整个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喀什不仅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还孕育出了一种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神奇果实——巴旦木。
喀什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上干旱少雨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巴旦木在生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糖分和油分。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喀什巴旦木皮薄肉厚、香甜可口的品质特征。莎车县,被誉为“中国巴旦木之乡”,巴旦木种植面积达90余万亩,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这里的巴旦木不仅产量惊人,品质更是上乘。每一颗巴旦木都凝聚着千年的自然精华,成为喀什大地的“长寿果”。
近年来,新疆巴旦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新疆林业科学院与喀什地区林业工作站培育的5个巴旦木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实现了新疆巴旦木植物新品种授权的突破。这些新品种各具特色:“圣美”树冠紧凑,适宜密植栽培和机械采收;“黄馨”壳较软,适宜加工;“新露”果仁有苦杏仁味,具有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潜力;“珍珠”核仁香甜饱满,适用于休闲食品加工;“皇后”果形美观,具有生长健壮、出仁率高的特点。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巴旦木的产量和品质,还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如今,喀什地区已开发出巴旦木乳、巴旦木油、巴旦木粉等多元化产品,形成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通过上海援疆资金建成了巴旦木产业园,推动形成种植、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林果产业链,助力当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从一颗古老的坚果,到如今的产业新星,喀什巴旦木的华丽转身,正是新疆在传承与创新中谋求发展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更凝聚着现代科技的力量,成为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喀什巴旦木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