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教版九年级三角函数讲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教版九年级三角函数讲义

引用
CSDN
7
来源
1.
https://wenku.csdn.net/answer/f9c0cd1e5d084170b1b32287f1bc7260
2.
https://wk.baidu.com/view/380f16abf524ccbff1218421?pcf=2&bfetype=new
3.
https://www.sohu.com/a/389347789_824352
4.
https://tv.wzer.net/v-doc-12-99382.htm
5.
https://www.zxxk.com/docpack/2524456.html
6.
https://zxkeben.szxuexiao.com/html/635.html
7.
http://m.5haoxue.net/shijuan/2056.html
01

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初步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 能正确使用sin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值。
    • 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及概括的能力,逐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几何图形之美,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 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 难点:熟练运用符号(如sinA、cosA、tanA)表示三角函数。

教学程序

探究活动一:三角函数定义
  1. 引入问题:通过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边角关系。
  2. 归纳总结
    • sinA = 对边 / 斜边
    • cosA = 邻边 / 斜边
    • tanA = 对边 / 邻边
  3. 例题讲解:求解Rt△ABC中的sinA、cosA、tanA。
  4. 练习巩固:完成P21第1至3题。

探究活动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动手操作:学生绘制30°、45°、60°的直角三角形,计算并记录sin、cos、tan值。
  2. 结果汇总
角度
sin
cos
tan
30°
1/2
√3/2
√3/3
45°
√2/2
√2/2
1
60°
√3/2
1/2
√3
  1. 应用练习
    • 计算:sin30° + cos30°;2sin²45° - tan60° + tan30°;1/cos³0°。

拓展提高

  1. 例题解析:在△ABC中,∠A=30°,tanB=√3/2,AC=2√3,求AB长。
  2. 综合训练:完成相关习题以深化理解。

小结与作业

  •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课本P86第2、3、6、7、8、10题。
02

第二课时: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 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 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 难点: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探究活动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1. 引入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性。
  2. 概念讲解:解直角三角形就是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探究活动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1. 方法总结

    • 已知两直角边,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用三角函数求锐角。
    • 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用三角函数求直角边。
    • 已知一个直角边和一个锐角,用三角函数求另一个直角边和斜边。
  2. 例题讲解

    • 在Rt△ABC中,∠C=90°,a=5,b=12,求c、∠A、∠B。
    • 在Rt△ABC中,∠C=90°,c=10,∠A=30°,求a、b。

拓展提高

  1. 例题解析:在△ABC中,∠C=90°,∠A=30°,BC=5,求AB和AC的长。
  2. 综合训练:完成相关习题以深化理解。

小结与作业

  •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课本P92第1、2、3、4、5题。
03

第三课时: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 能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 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 难点: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程序

探究活动一:实际问题的转化
  1. 引入问题:通过测量旗杆高度的实际问题引出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方法讲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探究活动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1. 例题讲解

    • 从地面观测塔顶的仰角为30°,观测点与塔底的距离为100米,求塔的高度。
    • 从山顶观测地面某点的俯角为45°,已知山高200米,求观测点与该点的水平距离。
  2. 练习巩固:完成P97第1至3题。

拓展提高

  1. 例题解析:在斜坡上测量建筑物的高度问题。
  2. 综合训练:完成相关习题以深化理解。

小结与作业

  •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课本P100第1、2、3、4、5题。
04

第四课时: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能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 能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 重点: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 难点: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程序

探究活动一:复杂问题的分析
  1. 引入问题:通过测量河宽的实际问题引出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2. 方法讲解: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探究活动二: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1. 例题讲解

    • 测量河宽问题:在河岸上选取两点A、B,测得AB=100米,从A点观测对岸点C的仰角为30°,从B点观测点C的仰角为45°,求河宽。
    • 建筑物高度测量:从地面观测建筑物顶部的仰角为30°,向前走20米后观测仰角变为45°,求建筑物的高度。
  2. 练习巩固:完成P103第1至3题。

拓展提高

  1. 例题解析:在航海中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综合训练:完成相关习题以深化理解。

小结与作业

  •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课本P106第1、2、3、4、5题。
05

本章小结

知识结构

  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4. 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 难点: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

  1. 加强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2. 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技巧。
  3. 注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思考题

  1. 如何利用三角函数测量不可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2. 在航海中,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确定船只的位置?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函数作为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的桥梁,其应用价值不言而喻。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有趣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