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肠道胀气经络拍打、穴位按摩刮痧,艾灸养生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肠道胀气经络拍打、穴位按摩刮痧,艾灸养生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disease/massage/28381

胃肠道胀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中医认为,通过调整相关经络和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胀气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经络拍打和穴位按摩来改善胃肠道胀气。

从主要的经络穴位下手改善胃肠道胀气

现代医学发现,胃肠道胀气这种常见的症状,约有25%源自结构性病变,75%则是功能性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造成胃肠道胀气的原因很复杂,有时候根本就不是疾病,而是由食物引起的。例如,大豆、豆制品、乳制品、甘蓝菜、绿花椰菜、洋葱、白萝卜、香蕉等也容易引发胀气。


有些食物本身就会造成胃肠道胀气

有些人习惯用嘴巴呼吸,或是边吃东西边说话的人,往往不自觉地将空气吸入消化道导致胀气。此外,精神压力大的人容易紧张,这会减缓肠胃蠕动,也可能引发腹胀。

一些肠胃疾病,如大肠激躁症、消化性溃疡、胆结石、胃炎、肠阻塞等,也容易导致肠气累积引发胀气。

千万不要小看胃胀气,有些人的胃肠道胀气可以非常严重。胃胀气的症候绝对不会单一出现,经常伴随胃痛、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或者频繁排气(放屁)。

所以这种一系列出现的症候,中医学称为“证候”,只要改善相关证候就可以改善胀气。最常见的是“肝胃不和”,因为从五行的角度来说,肝脏出问题,胃马上会有问题,因为肝脏属木,脾胃属土,木会克土造成脾胃疾病。

从大量现代人的经络数据来看,印证这件事情完全是真的,几乎多数人肝经严重实证的时候,胃经也会连带出现实证。在经络图上看起来就像在打架一样,最后,脾经几乎都是虚证,这就是典型出现胃肠道胀气的经络模型。

肝胃不和,经常是造成胃肠道胀气的主因。所以,从经络的角度来看,任何人出现胀气就一定要按摩肝经、脾经与胃经上的穴位,至少就会改善一大半。由于一切的源头发源于肝经,所以一定要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还有手部对应大肠经的“合谷穴”,这是改善胃肠道胀气的根本核心穴位。

由于这种经络型态,通常都是过度疲劳造成的,所以经常熬夜且压力大的人,就会相对容易出现胃肠道胀气且经常放屁。某会员在2024年就回报,他每次只要熬夜没几天后,就会经常胀气且放屁,每次都是吃“小承气汤”就会快速改善,从归经就可以知道这个是“泻胃经火气”的中药,所以经常拍打或按摩胃经穴位也可以改善胃胀气。

上面提到的这种经络型态,在炎热的夏季很容易自然出现,所以在夏季期间的胀气,主要就是这种经络现象所造成的。体内的湿气很重,也是造成胀气的最主要的原因,从现代人的经络数据中发现,只要下大雨期间,多数的人的脾经、胃经能量都会开始下降,手上的三焦经、大肠经能量也会降低,这时候就会自然地出现胀气。

天气湿气重时,少阳经阳明经能量低下造成胀气。如果是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又下雨的话,胆经、胃经的能量会被拉低很严重,这时候就更容易出现胀气了。这时候的胀气,如果可以配合温热的疗法,例如艾灸、远红外线照射腹部也可以改善。

基于上述,造成胀气最常见的经络就是肝经,大肠经,胃经、脾经,任何时候胃肠道胀气时,一定要平衡先经络拍打或按摩这4条经络,经常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要改变饮食习惯,注意进食的时间与分量。建议在睡前3小时或晚上8点过后避免进食宵夜或零食,因为晚餐的食物通常还未完全消化,肠胃的蠕动速度也会随着时间减缓,容易导致食物滞留,引发生胀气。

此外,养成晚餐只吃八分饱的良好习惯,对于减轻肠胃的负担至关重要。过量进食会使胃部扩张,增加消化负担,特别是晚上肠胃功能逐渐减弱时,更容易诱发胀气和其他消化问题。避免油腻与辛辣食物、餐后可进行轻度的散步,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进食细嚼慢咽,用餐时不要急,这些都可以减少胀气的发生。

足阳明胃经

《黄帝内经》提到胃经的分支,就是通往肚脐、胃与腹部。胃经与腹部密切相关,所以胃胀气时绝对与胃经脱离不了关系。胃经位于腹部有一个大肠经的“腹募穴”,那就是“天枢穴”,这个穴位是止泻的重要穴位,几乎所有人胀气时按摩这里,都会感到非常疼痛。胀气时也可以拍打膝盖附近的“梁丘穴”,改善胃肠道不舒服效果很好。秋冬季结可以运用艾灸远红外线热疗,疏通胃经腹部位置,同时位于脚部的大穴“足三里”及相关穴位,也都可以改善腹泻。

足厥阴肝经

《黄帝内经》提到肝经,通过小腹,影响肝胆与胃,所以胃胀气也多离不了肝经的问题。现代人肝经容易实证,通常就是“肝气郁结”或过度疲劳所引起,可以经常按摩“四关穴”(太冲、合谷),艾灸大敦穴。经常拍打肝经、脾经位于小腿大腿的部分,也可以改善慢性胃肠道胀气。

足太阴脾经

《黄帝内经》提到脾经:“入腹,属脾,络胃”所以传统中医普遍认为脾虚、脾湿的时候最容易腹泻或胀气,因此疏通脾经非常重要。可以运用拍打、按摩脾经,小腿部分从“阴陵泉”按摩至“三阴交”,大腿的血海穴可以拍打。这些穴位如果真的可以认真按摩几遍,任何与胃肠道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都会改善。脾经、胃经与腹部上的穴位,也可以配合运用。

从其他经络穴位下手改善胃肠道胀气

除了通过腹部的本经之外,还可在对应经络上找穴位,常用的对应经络有心包经、心经、胆经。疏通背后膀胱经的俞穴,也可以改善体内五脏六腑的状态,因此也可以改善胀气。例如,心包经虽然在手部,依然可以找到改善胃经的对应穴位。疏通小肠经也可以改善脾经虚证的状态。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经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胃胀气没有关系,但是因为与胃经具有脏腑别通关系,因此依然可以在心包经上找到改善胀气的穴位,例如:劳宫穴、内关穴,效果还非常好。可以连带按摩心经的少府穴,这也是改善胀气的神秘有效穴位。可以运用刮痧、按摩或拍打的方法,沿着手部心包经路线操作,对于改善头痛有帮助。

足太阳膀胱经

当一个人体内脾胃肠道异常时,也会反映到于背部的俞穴,最常反应在背后的肝俞、脾俞、胃俞上。可以直接以经络拍打棒,拍打3D图上膀胱经的区域位置,通常腹泻的人在该区域拍打时,都会感受到疼痛。此外,也可以在背部运用艾灸、远红外线照射、刮痧或低周波电疗刺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