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千年朱漆碗的秘密
河姆渡遗址:千年朱漆碗的秘密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一件距今六七千年的木胎朱漆碗重见天日。这件看似简单的食器,不仅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它静静地躺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柜中,向世人诉说着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先民的智慧与匠心。
这件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它由一块完整的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最引人注目的是碗外壁上那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虽然经过数千年岁月的洗礼,大部分已经剥落,但仍能依稀看出其古朴的光泽。经科学鉴定,这层涂料正是天然生漆,而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朱漆碗的出土,将中国漆器的历史推前至六七千年之前,表明当时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使用天然漆的技术。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改写了中国漆器的历史,更揭示了河姆渡文化与漆器工艺的深厚渊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属于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七千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当时的木器制作工艺已经十分高超,木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及日常生活领域。河姆渡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包括朱漆碗在内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木质器具得以保存至今。
朱漆碗的发现,不仅展示了河姆渡先民对天然漆的认识和运用,更开启了中国漆器工艺的先河。此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出无数精美绝伦的漆器工艺品。漆器,即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以及工艺品、美术品等。河姆渡出土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此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出无数精美绝伦的漆器工艺品。
2002年,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一决定,既是对这件文物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它在博物馆中静静展示,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作为新石器时代漆器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河姆渡先民的智慧,更见证了中国漆文化的悠久历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驻足凝视,仿佛在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辉煌与神秘。这件珍贵的文物,不仅是余姚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