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一环
母乳喂养: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的关键一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妇幼营养室主任杨振宇指出,母乳喂养不仅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还能显著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甚至死亡风险。同时,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发育,增进母子感情,并能促进母亲身体健康,减少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母乳喂养对于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母乳喂养:婴儿健康的“黄金标准”
母乳被誉为“婴儿的第一剂疫苗”,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无可替代。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美国儿科学会指出,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肠胃炎和尿路感染的几率。此外,母乳中的抗体和免疫因子能帮助婴儿建立自身免疫系统,降低过敏和哮喘的风险。
更令人惊喜的是,母乳喂养还能促进婴儿大脑发育。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更高。研究发现,至少有三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学步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其大脑中含有的脑白质(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并且在它们之间传输信号)比完全没有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多 20% 至 30%。在英国的一项研究当中,宝宝时期母乳喂养六个月或更久的 16 岁青少年在学业考试中更可能取得较高分数。14 此外,巴西的研究人员发现母乳喂养至少一年的人群在其 30 岁时往往有更高的收入。15
母乳喂养的益处不仅限于身体健康,还体现在行为发展上。一项针对10,000名儿童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超过四个月的儿童,在五岁时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降低30%。这种积极影响可能源于母乳中的长链脂肪酸,如DHA,它们对大脑和大脑发育有着积极作用。
母乳喂养:母亲健康的“守护者”
母乳喂养不仅造福婴儿,对母亲的健康同样意义重大。从生理到心理,母乳喂养带来的益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要消耗同样多的能量,一个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必须每天在游泳池来回游30圈以上,或者骑自行车爬坡一个小时。很明显,母乳喂养的妈妈在消耗孕期存储的脂肪上更有优势。研究也发现,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减掉的体重更少,并且更难保持(Brewer,1989年)。
母乳喂养还能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一项研究显示,母乳喂养6-24个月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11-25个百分点。此外,母乳喂养还能延迟月经复潮,减少铁质流失,降低贫血风险。
中国母乳喂养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母乳喂养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中国目前的母乳喂养率却令人担忧。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人层面来看,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是一个重要障碍。调查显示,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纯母乳喂养率。从机构层面来看,医疗机构的宣教和指导至关重要。90.2%的母亲认为医院提供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指导对母乳喂养很有帮助。从社会层面来看,母乳代用品的不当推广和不完善的产假制度,都对母乳喂养率产生负面影响。
构建支持体系,提升母乳喂养率
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支持体系。首先,应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其次,医疗机构应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再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母乳代用品的不当营销。最后,优化职场环境,延长产假时间,增加公共场所哺乳设施。
母乳喂养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的基础工程。它不仅能提升个体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支出,更能为社会培养出更聪明、更健康的下一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母乳喂养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