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禹治水》动画片培养孩子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用《大禹治水》动画片培养孩子的坚持与奉献精神
《大禹治水》是一部2019年首播的国产动画片,由李炼执导,以中国上古传说为背景,讲述了大禹临危受命治理洪水,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民族英雄的故事。该片不仅获得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电视文艺“星光奖”,更以其精良的制作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教育意义
《大禹治水》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奉献的精神。
坚持的力量
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这期间他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从动画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禹不仅需要面对自然的挑战,如滔滔洪水、险峻山川,还需要应对人为的阻碍,如反派角色无支祈的多次阻挠。但大禹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疏导才能彻底解决水患,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每个孩子学习。
奉献的精神
最能体现大禹奉献精神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动画片中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场景:当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正在门口翘首盼望父亲。然而,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告诉他水患未平,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便毅然离开。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
如何观看与引导
家长在陪伴孩子观看《大禹治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关注细节:引导孩子观察动画片中的细节,如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动作细节,以及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讨论与反思:每集观看后,可以与孩子进行讨论,比如“大禹为什么选择疏导而不是堵塞?”、“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情感共鸣: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动画片中人物和情节的感受,比如对大禹的敬佩、对洪水肆虐的同情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共鸣能力。
实践应用
为了将动画片中的教育意义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活动:
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大禹或其他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主题绘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或人物,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社区服务:组织孩子参与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清洁、帮助老人等,培养奉献精神。
坚持计划:设定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小目标,如学习一项新技能、完成一项小发明等,培养孩子的毅力。
通过这些方式,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大禹治水》这部动画片,不仅让孩子欣赏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更能从中学习到坚持与奉献的宝贵品质。